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在众多曲艺形式当中 , 评书算是和相声门关系最为密切的 。 其他鼓曲虽同属说唱艺术 , 但皆以唱为主 , 唯独评书和相声是以说见长 。 评书谈古论今中蕴含着包袱笑料 , 相声三翻四抖中同样离不开“批、谈、论、讲” 。 评书和相声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 相互依存 , 互有借鉴 , 艺人们从姊妹艺术中汲取长处并为我所用 , 才有了现如今的评书和相声两门成熟的口头艺术 。

抛开“两门抱”的演员不论 , 单看专业评书演员也会偶尔客串来一段单口相声或是单口笑话 。 比如以说短打书而闻名于世的单田芳先生 , 他当年就说过一段单口相声《张作霖手黑》 , 另外他还跟王文玉等人合作过群口相声《鼠年说鼠》 。 在评书演员当中还真有一位“不务正业”的老先生 , 他从艺几十年来说过的单口相声、单口笑话加起来甚至比很多相声演员还多 。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这位满带“包袱口”的老先生正是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 。 田先生在相声门里没有师承 , 评书门的师父是天津的老艺人王起胜 。 王起胜就是王佩元先生的父亲 。 内行观众都了解 , 这一支评书的传承是按西河门传下来的 。 田连元的表演火爆洒脱 , 评书里往往出其不意的夹杂着包袱 。 很多人可能没发现 , 田连元先生除了精于本门评书表演外 , 表演过的单口相声和单口笑话数量上也极为可观 。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当年 , 王佩元与恩师常宝霆合作过一段成名作《挖宝》 。 这段杰出的创编相声也让王佩元由此一炮而红 。 俗话说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在《挖宝》被广泛认可后 , 师哥田连元将这段相声带回了东北 , 也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如果还有人觉得田连元的《挖宝》算是借蔓蹭热度的话 , 那他表演过的其他单口相声总有一段是你耳熟能详的 。 比如《胡不字》《事故的故事》《起名》《三吃鱼》《钟墨小传》《刘赶三训驴》等等 。 而单口笑话就更多了 , 像《总统奇遇》《白字司令》《富翁的许诺》《将军的愤怒》......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这其中《胡不字》最能代表田先生的相声表演水平 。 这段算是偏文哏的活 , 包袱很少 , 成败与否全看演员对细节的铺垫 。 田先生在刻画“胡县长”这一人物时 , 从平时批阅公文到给展览题字都在反复强调除去“同意、不同意、胡不字”这几个字 , 其他“保证都难看” 。 在铺纲过程中已经暗示给观众“胡县长”是个善于露巧藏拙又略带官僚主义的形象 。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
本文插图
尤其是随团到日本交流 , 日方要求每人都留下墨宝时 , 田连元对胡县长以及其他同行书法家的情绪、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摹细腻至极 。 胡县长“拿起笔在砚台里紧着掭笔”、“一个字没写出了三身汗了”的细节刻画都给底包袱做了充分铺垫 。 其他书法家“屏心凝气”的看着胡县长以及“书法就是一种气功 , 笔不到 , 意先到”的歪曲吹捧也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 底包袱的这四句词外加胡不字的落款恰好是“情理之中 , 意料之外” , 包袱抖得干净利落 , 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

【鲜闻说|你以为相声界只有同行才有竞争?评书老前辈示范如何“抢生意”】田连元的相声表演亦如他的评书 , 大开大合的表演中有着不寻常的细腻雕琢 。 故而 , 很多人听他的单口相声往往铺纲的小节骨眼和零碎包袱更耐人寻味 。 曲艺种类繁杂 , 但又是彼此相通的 。 评书为了迎合观众可以适当加入包袱以作点缀 , 而相声表演也同样可以借鉴评书的人物开脸和批讲评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