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慰安妇、强征劳工、岛屿争端,日韩旧案新“仇”不断

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 远不止一个 。
1965年6月22日 , 日韩两国签署《日韩基本条约》 , 实现了韩国1910年沦为日本殖民地以来 , 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 不过 , 目前因贸易争端 , 关系陷入“冰点”的日韩双方 , 似乎并没有心情来纪念这一历史时刻 。
半世纪以来 , 强征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岛屿争议等一系列历史问题留下的“心结” , 更是让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 跌宕起伏 。
贸易争端 , 让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在2019年7月的一项民调中 , 77%的韩国民众表示“对日本没有好感” , 创下1991年来最高纪录 。 而同年12月 , 日本内阁府针对日韩关系进行的一项民调中 , 有71.5%的受访者表示 , “对韩国没有好感” , 创下1978年有该调查以来的新高 。
不仅是民间 , 双方在政府层面的交流也陷入停滞 。 是什么 , 让曾经关系好到在2002年合办世界杯的两国 , 走到如今的地步?
这一切 , 还要从2019年7月开始的两国贸易争端说起 。
当时 , 日本率先“发难” , 对3种出口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强化审查 , 并随后把韩方排除出可以获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 。 理由是 , “出于安全保障考虑而进行的适当出口管理” 。
韩方则把这定义为日本方面的“经济报复”——2018年 , 韩国最高法院两度判决日本企业赔偿殖民朝鲜半岛期间强征的韩国劳工 , 并扣押日本相关企业在韩资产 。
随后 , 韩方也将日方“拉黑” , 同年8月拒绝续签《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以下称《军情协定》) , 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
虽然韩国在2019年11月《军情协定》到期前的最后关头“松口” , 表示可以暂时推迟终止期限 , 但双方的“连环套” , 似乎并未解开 。
正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在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采访时所说 , 日韩《军情协定》“只是双方合作的政治象征” , “劳工问题才是双方陷入冰点的主要原因” 。
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结”
“日韩之间一直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几个矛盾 ,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 一个就是历史原因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在接受中新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说道 。
——强征劳工问题 , 日韩历史“悬案”
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时 , 曾强掳当地民众赴日当劳工 。 1965年 , 两国签署《日韩请求权协定》 , 按日方的说法 , 日方在通过对韩经济援助后 , “一次性解决”了所有类似的纠纷和受害者索赔问题 。
中新网慰安妇、强征劳工、岛屿争端,日韩旧案新“仇”不断
文章图片
2018年10月30日 , 韩国最高法院判定相关日本企业向4名二战期间被日方强征的韩国劳工每人赔偿1亿韩元 。 4人中唯一在世的94岁韩国老人李春植召开采访人员会发表感想 。 图片来源:韩国YTN电视台视频截图
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 , 韩国部分劳工及家属开始不断对日企提出诉讼 , 要求索赔 。 其中一起被日本最高法院“驳回”的索赔案 , 历经15年后 , 在2018年10月由韩国最高法院作出由日企赔偿的判决 。
不久后 , 韩国最高法院又裁决两起案件 , 支持韩国劳工索赔权 。 之所以连续判原告胜诉 , 是因为韩国司法机关认为 , 《日韩请求权协定》并不妨碍原告的个人请求权 。
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你来我往 , 互不相让 。
然而 , 两国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 远不止一个 。
——慰安妇问题 , 另一大“心结”
自二战后 , 韩国民众一直力求解决慰安妇问题 。 1992年起 , 民间便开始自发组织围绕慰安妇问题 , 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周三集会” , 至今已举行逾1400次 。
2015年12月 , 日本政府与时任韩国朴槿惠政府达成了《韩日慰安妇问题协议》 。 根据协议 , 日政府出资10亿日元 , 由韩政府设立“和解与治愈基金会” , 用以向受害者发放抚慰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