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 无手机乘不了公交车,别让老年群体遭遇“技术歧视”

【红星新闻 无手机乘不了公交车,别让老年群体遭遇“技术歧视”】 据报道,安徽亳州的一位大爷,无儿无女,打算去浙江黄岩投奔亲戚打工 。一路上因为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多次想要乘车被拒 。6月17日,路经浙江台州的货车司机刘师傅搭载了这位大爷 。20日,热心网友传来消息称,老人已被安徽老家的人接回 。
这情景令人心酸,虽然结果还算好,但要看到,与这位大爷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反映了当下由于技术鸿沟而出现的问题 。比如今年3月20日,在江苏镇江,一辆公交车上就有多名老人因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没法坐车 。
在今天的数字化浪潮中,技术把人分成了数字原住民或土著(Digital Natives)、数字难民(Digital refugees)、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和数字窥探者(digital voyeur) 。前者是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数字技术的人,后三者虽有程度的不同,但都是不能或很难使用数字技术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困难,甚至寸步难行 。因此,没有智能手机而且不能操作手机,似乎就无法享受技术文明的另一种便捷和方便 。
尽管这种解释很学术,但失却了情感和血液,有些冷血,并且有违技术与文明的关系 。如果因为经济、文化、社会等原因而无法拥有智能手机,或者不知如何操作就会被拒绝于乘公交、看病、购物、娱乐等场景,这将会剥夺一部分人的生活权利 。
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表明,2018年末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 。想必这一部分人中,有一定比例的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同时,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 。以中国大陆总人口14亿计,有近40%的中国人并不是手机网民,当然这其中包括有手机但不上网、无手机两大类 。
这几个方面的数字可能有重叠,但加起来可以看到,中国没有智能手机、不上网的人数恐怕也有好几亿人 。技术固然是一种进步,它会让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舒适、安全、生活质量更高,但技术也需要让大多数人享受到益处,而非遭到技术的排斥 。
从这个角度看,把数亿人正常生活的权利排除在外的数字技术只是一种技术,但绝非是技术文明 。甚至可以说,不能让大多数人都享用的技术是一种“技术歧视” 。当技术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生活便捷之外时,显然也违背了一种人人享有的公正与公平 。
前述事件中,不能使用智能手机而无法乘坐交通工具的多是老人 。试想在10年、20年或30年后,当现在的“数字原住民”成了老人时,可能也会因数字化升级到更高阶位,而同样成为新的“数字难民” 。
当技术为人们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时,需要在技术创造与使用的政策上慎重考虑和决策,避免技术歧视的出现 。否则,这样的技术也失去了人性和情感 。
如果不加以改变,这样的技术歧视会不断扩大 。比如进饭店吃饭,需要智能手机扫码点餐、结账;去医院看病需要智能手机预约挂号、缴费、取报告、拿药等 。
面对这样的技术壁垒,一方面,人们自身需要学会操作数字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技术和政策的下沉和惠普,还需要有替代方案 。例如为老人制作纸质健康码随身携带,方便出行 。虽然技术下层和替代方案的实施可能会面临困难,但如果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不让一部分人受到技术歧视,或许才是真正的技术文明 。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