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蒙古国为什么不定都哈拉和林?( 二 )


哈拉和林又称和林、和宁 。 是在草原深处克烈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 , 依托鄂尔浑河创建的蒙古帝国首都
元朝灭亡之后 , 北元小朝廷又一度撤到和林 , 以此为根据地 。 洪武五年(1372年)的岭北之战虽然北元获得胜利 , 但明军李文忠部也横扫了和林 , 此后北元朝廷不敢再留驻和林 。
然而 , 战争本身还并非和林衰亡的最关键因素 。 捕鱼儿海战役之后 , 北元原来中原化的政治体系彻底崩溃 , 退化到草原游牧民族式的组织形态 。 而和林这种大都市在这样的组织体系下 , 就不再拥有重大的地位 。
哈拉和林城的复原模型 , 可想而知当年的恢宏
而且明朝的平均气温比起元朝要更加寒冷 , 漠北地区的气候和降雨条件更加恶劣 。 加上元朝灭亡后和林失去了来自中原的支持 , 其城市体系自然无法维持 , 加上战乱影响 , 其衰亡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库伦——乌兰巴托的渊源在明朝中后期 , 和林处于荒废的状态 , 乃至于在整个漠北地区都没有成型的城市体系 。 但在漠南 , 俺答汗的土默特部营建了丰州城(今呼和浩特) , 这是由于漠南土默川一带粮作条件远好于漠北地区的缘故 。
复原的丰州城沙盘模型 , 这座城市的兴起除了粮秣 , 也和中原的商贸来往密不可分
到了清朝 , 现代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前身库伦则崛起 , 并在外蒙古地区取代了原来和林的地位 。
库伦的起源 , 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崇德四年(1639年) , 当时明王朝还没有灭亡 。 一开始的库伦是蒙古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 , 时称“敖尔告”(?рг?? , 宫殿、宫邸之意) 。 然而 , 当时的“敖尔告”是移动场所 , 在草原上处于游牧的状态 。 也就是说 , 一开始的“库伦”并非稳定的城市体系 。 以当时蒙古人的生产力 , 也确实无力在漠北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城市 。
随着清朝和准噶尔战争的爆发 , 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归附清王朝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败亡之后 , 喀尔喀蒙古重新掌控外蒙古地区 , 并成为清帝国的一部分 。 在获得喀尔喀人的归附之后 , 清王朝开始不断对漠北地区提供政治经济扶持 。
康熙清军打败噶尔丹军的昭莫多之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降旨哲布尊丹巴在北京到恰克图商路上的驻地设立城防 , 取名库伦 , 意为栅栏围起来的草场 。 这是库伦真正的建城之始 。
当年兴建于库伦甘丹寺的高僧舍利塔 , 也是争取蒙古各部落的重要渠道
不过 , 在此之前 , 清王朝就已经设立了库伦办事大臣 , 管理外蒙古东部的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民政事务 , 与乌里雅苏台将军配合 , 以强化对外蒙古的治理 。
清代地理学家何秋涛的《北檄形势考》中说:(库伦)其地本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劄处 , 喀尔喀四部尊崇黄教咸宗仰焉 。 唐纥牙帐近仙娥河 , 即今色楞格河 。 元太祖和林故都亦在色楞格河南岸 , 盖自古漠北会宗之地土拉河、鄂尔浑河诸水皆会于色楞格河 , 以入北海 , 库伦实据上游 , 所谓扼其吭而扮其背也 。
由于当时清朝和俄罗斯在恰克图的通商贸易极为紧要 , 库伦办事大臣负担上管理互市的责任 。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 , 库伦以北 , 正对位于俄罗斯和外蒙古边境的恰克图 , 在当时有驿道连通 。 乾隆皇帝下令在本来没有固定城池的库伦建城 , 其重要目的就是为恰克图的贸易活动服务 。
中俄茶叶贸易重镇恰克图 , 恰克图在俄语的意思就是“有茶的地方”
库伦在清朝的意义库伦为土谢图汗部中旗驻地 , 而土谢图汗部在清代喀尔喀四盟中最为强大 , 是清朝承认的喀尔喀四部之首 。 由此 , 就显示出库伦在清代的重要地位 。
清朝设立库伦办事大臣等官员 , 管理管俄罗斯与喀尔喀在库伦的贸易等诸项事务 , 正是为了分土谢图汗之权 。 由此可以看出 , 清朝在外蒙古的统治仍是薄弱的 , 并未对原来的部落进行有力拆分 , 而只是以部落为基础建立盟旗 。 虽然雍正扶持了新的部落赛音诺颜部 , 使喀尔喀三部增加为四部 , 但其整体格局仍未发生质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