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未来一周有望控制住,北京疫情是“第二波”?其实只是“余震”!北京疫情未出现社区传播
来源:赛先生ID:mrscience100撰文|王建新(药学专家)
文章图片
北京疫情是病毒流行的“第二波”?(图源:人民网)
就在我们认为通过全方位的检测和监制 , 已经把新冠病毒回潮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水平时 , 北京的一次突发事件让全国人民的神经再一次紧绷起来 。 有人甚至认为 , 这将可能是“武汉暴发”的重演 。
难到我们真的会被重新打回到几个月之前的局面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首先 ,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最近一段时期来讨论的病毒流行的的“第二波”?严格来讲不是 。 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波”应该是在第一次大流行结束后的一种季节性的反复 。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提到北京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病例回潮”时指出 , 从世界目前的情况来看 , 我门还仅仅处于大流行的“第一波” 。 因此 , 这次的局部暴发其实是上一次的“余震” 。
今年年初 , 我们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封锁政策 , 在很短时间内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 。 这仅仅延缓了病毒的传播 , 降低了“第一波”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冲击 。 但并没有达到完全“歼灭”病毒的目的 , 在国内如此 , 在国际上更是如此 。 因此 , 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逐步开禁 , 病毒重新流入社会是很难避免的 。
既然如此 , 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惊慌呢?
这是因为这次的暴发让我们看到一种过去没有完全意识到 , 也因此很可能没有做好防御的“传播途径” 。 这就是除了“人流”之外 , 还有“物流” , 包括食品甚至各种工业产品 , 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载体 。 无论这里有没有“阴谋” , 除非我们断绝和世界的一切联系 , 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 , 这方面的“漏洞”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 因此很多人的惊慌是可以理解的 。 但是也正因如此 , 让我们在下一次真正大流行之前 , 发现了一个漏洞 , 打了一场阻击战 。
总体来讲 , 这次疫情小规模暴发之后 , 北京和周围地区的反应和措施是及时而有效的 。 上次突发事件后建立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在这次北京的疫情中都发挥了作用 。 从疫情上报、流行病学调查到普遍检测和患者处置 , 应该说做得都是可圈可点的 。
文章图片
医护人员采集受试者的咽拭子(图源:新华社)
这次局部暴发后 , 在不到72小时内 , 借助全民健康系统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快就锁定了新发地市场 。 这样的“中国速度”可以说是历史性 , 也为今后控制局部暴发树立了一个标杆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这次的局部暴发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练兵”的一次检阅 , 也可以说是在准备下一波可能的流行之前的一次难得的“兵演” , 作用不能说不大 。
目前 , 病毒的溯源工作尚未结束 , 在媒体采访中 , 有专家指出 , 目前的一些病毒分型方面的信息提示 , 这次暴发相关的病毒很可能来自国外 。 有消息称 , (这次的)新病毒可能更有传染性和致病性 , 如果是这样 , 那也不奇怪 。 不久前 , 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 , 目前在欧美流行的病毒株带有和中国流行病毒株不同的变异 。 中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在第614位氨基酸位置上是天冬氨酸(614D) , 而欧美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在这个位置上是甘氨酸(614G) 。 中美在流行病毒株方面的差异非常大 。 在中国 , 614G的病毒株仅仅占不到1% 。 而这个病毒在欧美的流行率高达20%-90% 。 由于这个氨基酸位于新冠病毒的S蛋白上并且参与了和人体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结合 , 因此从计算机模拟结果看 , 这一差异很可能让欧美新冠病毒株具有更高的的传染性 。 因此 , 我们怀疑 , 这次流入中国的有可能是带有614G的病毒株 , 传播力更强 , 这值得我们警惕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科学家发现宇宙的终极是熵,这意味着什么?未来世界将一片混乱!
- 科技聊斋|全球首个完整的5G标准揭示了未来的潜力
- 爱小楠聊科技|三者缺一不可,手机拍照的未来在哪里?CMOS、芯片和算法
- 科学家▲科学家画出“未来人类”的模样,网友:我宁愿变成“阿凡达”!
- 鲍跃忠新零售工作室|数据的价值在于链接
- 青柠檬檬哒|卖家如何成功实现品牌出海?,跨境电商未来可期
- 玩懂手机|苹果未来的MacBooks可能带有伸缩式键盘
- 科技俱乐部|Watch继任者:未来几周或发布,FCC曝光三星Galaxy
- 「带货」程序员入职国企,一周上班5小时,看到收入后:给腾讯CEO也不换
- 慧聪LED屏|着力小间距将成为未来趋势之一?,LED芯片利润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