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90年代会有国企改革的下岗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觉得咱们需要先了解国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你把国企当作是商业性质的谋利企业也不算错 , 因为国企确实有商业性 , 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除了最直观的经济价值外 , 国企还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和社会功用 , 是维系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政权稳固的调节器 , 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利器 。那么国企的作用那么大 , 为什么在九十年代要进行改革重组呢?主要可以分为内外部两个层面的原因 。外部原因一言以蔽之 , 就是受1997、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 。内部原因是主因 , 源于计划制的国企适应不了1994年后确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 以至于一直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 其实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时 , 国企就一直面临着开放后的种种冲击压力 , 不只是企业效率低下 , 三角债频发的经济危机 , 更有甚者资本大鳄还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购买国有资产 , 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 , 反倒成为了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和政治隐患 , 这与设立国企为国家创造利润、国家稳定的初衷背道而驰 , 因此必须要改革重组 。我们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 。改革分为两个阶段 , 一个阶段是价格改革 ,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放开价格 , 实现国有资产的自由流动;第二阶段的改革是所有制改革也就是股份制改革 , 主要就是要把一些国有资产转变个人资产 , 一部分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 。把国企扔到市场上竞争才能保持活力 , 提高效率 , 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 , 而裁员就成为了立竿见影的企业减负方式 , 因此造成了90年代的下岗潮 。而下岗的这些人也就相当于是解放的生产力 , 但不可避免的要被市场所定义 , 造成了两极分化 , 一部分下岗人自己下海创业当上了老板 , 活的非常滋润 , 一部分人则生活艰辛 , 以打工卖苦力为业 。因此 , 如果90年代国企不改革 , 国家经济发展将会受束 , 改革开放的步伐难以前进 , 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大锅饭”企业国家也供养不起 , 仅仅只能保有形式上的公平 , 却无法创造出更大的剩余价值 , 所以为了发展进步 , 国企改革重组是必然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