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礼仪和文化上中国与与外国相比有啥优点

谢谢邀请。
笔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信徒和追随者,职业生涯中曾经在欧美十五个国家工作过二十余年,在这个话题上有一点心得体会可以分享。
题主问中国在礼仪文化上有什么优点?私以为在人文领域当中,应该尽量避免本着“孰优孰劣”心态去比较。各种文化各有千秋、各有利弊,非要比出好与坏、高与低、对与错,往往有失公允。这好比苹果和橘子相比,不同、但实在没有客观意义上的优劣之分。中华文化的确博大精深,并这不意味着他国文化就狭隘肤浅,许多古老的和年轻的文化都有巨大的魅力和价值、值得学习借鉴。
中西社交礼仪方面的许多不同,源于两者文化思想的差异。
跟题主所提问关系最有关的,在于中国文化的社会基本元素是家庭;西方国家的社会基本元素是个人。这个迥然不同的出发点演绎出了千变万化的行为举止不同。比如我们的文化里会时常有为了集体利益(或家庭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要求,“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而这在很多西方价值观中是本末倒置、不可理喻的。
中国文化注重围绕家庭这个团体的行为方式,比如亲和、分享,等等。包括我们吃饭的形式,大大的圆桌团团而坐,一个锅里吃饭、不分餐、亲亲热热,都是这种团体文化的表现。而我们出门也往往结伴而行,排队时即使摩肩接踵、也大体不会感觉有所冒犯、不适。
而西方文化中个人作为基本元素,个体的利益在大家心里份量很重,对自己个人权益的保护、处处有所体现。这在公共场合,往往表现为保持各人之间的身体距离(比如排队相互隔得较远)、控制言谈说笑的音量(个人谈话属于私人空间的内容),等等。这倒不是说明西方人修养好,而是他们个人保护的理念无孔不入。西方人特别忌讳公共场合陌生人之间身体的接触碰撞,尤其是英国人和德语系国家。我们出国旅游的时候,入乡随俗,也要注意这点不同。
【在社交礼仪和文化上中国与与外国相比有啥优点】 一点题外话:中西方思想文化之间另外一个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写意”、西方人“写实”。不论是哲学思想还是文化艺术,我们追求的是神韵、是留白、是那份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默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其实柳公说的是人生的寂寥无奈。没有那样的阅历和心境,是体会不出其中滋味的。
中华文化的写意,为世界创造了深邃的文化艺术宝库。而西方思想中的写实风格,对于近现代自然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跟上面苹果橘子的例子一样,各有所长,重要的不是一比高低,而是取彼之长为己所用。
就写到这吧,谢谢阅读。
■网友的回复
关于国人和外国人素质高低只说,不足为评。不过是拿少数例子强说成全体而已。拿外国部分表现素质高的人代替全体外国人,拿部分表现素质较低的国人代替全体国人而已。说国人素质低的,不过是睁眼瞎,以偏概全罢了。常人都会受到第一印象影响,第一次的印象,形成对人、地区、国家的认知,比如接触的河南人不好,就说所有河南人不好。媒体宣传的新闻不过是另一个翻版,个别国人出过旅游,表现不好,立马大肆报道,弄得好像全部出国的都是如此。每年出国的人数上亿,就算把新闻报道的所有素质低的人加起来,才占多大比例,不过是为了赚人眼球而已。就好比某些自我标榜为民请命的人一样,能代表你我?比如某位fangfamg,写的日记好像代表全体武汉人民发生,问题是你能代表900万全体武汉人民吗?你所谓的心声多大程度反应了全部的心声?很多宣传的事情,都没有大量数据支撑,只是凭着看到的听到的一点消息,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感觉如此。礼仪文化是人类社会集体的产物,是社会需要这些维持,必需与时俱进,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客观因素,形成不同的认知,彼此之间形成不同的礼仪文化。同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客观因素,早就不同的社会,形成不同的礼仪文化,彼此没有谁高谁低,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就像东西方饮食所用工具,我们用筷子,他们用刀叉,谁高谁低?没法说,看吃什么,用什么吃着方便就用那个。礼仪文化是要让人彼此之间舒适的,不受让人受罪的。
■网友的回复
别的不说,拱手抱拳行礼有利于阻断疾病传播。
■网友的回复
对这个问题不应该抱着‘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心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