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看待和治疗精神疾病的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病第二十二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吐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表里,足少阴阳明之径,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网友的回复
精神方面很多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等,中医多归属于“郁病”,历代有很多方药治疗此类症状,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
中医是怎样看待和治疗精神疾病的
肝主情志,理气疏泄,疏肝理气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多有情绪影响,精神压抑忧愁,加上症状疾病的痛苦,互相影响,导致症状久久不愈,疏肝理气。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都是疏肝理气解郁比较重要的方子,或以疏肝理气为主,或兼有调和气血之功效,加减变化,都能治疗肝郁导致的症状变证,有很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凡是肝郁气滞,脾胃中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比如情绪压抑失常很容易导致胃气上逆,阻滞咽喉出现的梅核气,咽不下吐之不出症状,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其中用药如半夏、厚朴、苏叶、生姜等药物,都是有非常好的调和脾胃理气的作用。
【中医是怎样看待和治疗精神疾病的】
中医是怎样看待和治疗精神疾病的
肝胆脾胃同属中焦,很多时候疾病症状互相影响,很多郁病同时也会有脾胃方面的疾病,临床使用如藿香正气丸、平胃散、附子理中丸等方药,同时调理脾胃,也能够很好的改善情绪症状。
这是肝胆脾胃同调治疗郁病的理论基础,临床使用确实有效。
中医是怎样看待和治疗精神疾病的
文章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