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凌凯短信|古人的帽子花样真多!,趣说帽子:冕、冠、弁、巾( 三 )
文章图片
在东汉末年 , 王公名仕“以幅巾为雅” , 颇有一种厌弃冠冕公服的风气 。 晋魏时幅巾束发盛行主要是由于它适于各层次人物 , 并简便易行 , 易与衣裳配色 , 在追求高雅脱俗思想的时代 , 也有一种对礼教制度反叛的味道 。 由于当朝者的提倡 , 此时的幅巾样式种类繁多 , 并加以种种不同的名目 , 如折角巾、纶角巾以及纶巾、葛巾等几十种 。
文章图片
唐宋:主要首服“幞头” , 以巾为流行
【石家庄凌凯短信|古人的帽子花样真多!,趣说帽子:冕、冠、弁、巾】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 , 于后周最早产生 , 在东汉很是流行 , 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 。
隋代幞头较简便 , 初唐幞头巾子较低 , 顶部多呈平形 , 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 , 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 。
除幞头外 , 乌纱帽也出现于此时 , 但是唐时的乌纱帽并非我们印象中带有“双翅” ,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 , 唐武德九年(626年) , 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自古以来 , 天子服乌纱帽 , 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 ”这说明唐朝时候 , 乌纱帽仍然是作为“常服”的帽子 。
文章图片
宋代幞头已完全脱离了巾帕的形式 , 纯粹成了一种帽子 , 隋唐时代的幞头都用黑色纱罗制成 , 而宋代却不仅用鲜艳的色彩 , 还可以在幞头上簪以金饰、罗绢之花 。
文章图片
而乌纱帽到此时也已经作为官服的帽饰出现 , 也有了形状上的改变 , 在两侧增加了“双翅” , 据说是宋太祖为了整顿朝纲特意为之 。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 , 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 , 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 , 这样只要脑袋一动 , 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 , 皇上居高临下 , 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 , 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
文章图片
元辽金:蒙汉文化参杂的“帽子”
在元辽金时期 , 文化相互影响 , 在百姓尤其是士大夫及官员群体中 , 服饰的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 。
以元皇帝帽饰为例 , 分冬夏两种 , 冬戴暖帽 , 夏戴宝顶金凤钹笠;还有一种则是珠子卷云冠 。
到辽代 , 其冠巾的制度更加严格 , 中小官员和平民百姓只能科头露顶 , 即使在冬天也这样 。 男子发式多为髡发 , 一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剃光 , 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鬓发;也有将左右两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 , 然后下垂至肩 。
而金代的服制是:一品着七梁冠加貂禅笼巾 , 二品七梁 , 三品六梁 , 四品五梁 , 五品四梁 , 六、七品三梁 。 常服则通常戴小帽或头裹皂罗巾 。
文章图片
明朝:“帽子”有了新的制度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后 , 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 。 废弃了元朝的服制 , 并根据汉族人的习俗 , 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
皇帝在祭祀、册立等大型典礼活动中 , 通常戴冕冠;皇帝亲征或遣将时穿武弁服;皇帝常服戴翼善冠;皇帝燕居时戴皮弁;
而对于官吏 , 也对“帽子”有了一定的制度 , 明代官史朝服与公服不分文武 , 戴的是貂禅笼巾与戴梁冠 。 朝服按品级戴冠 , 以冠上梁数辨别等级 。 其制有一品七梁冠 , 二品六梁冠 , 三品五梁冠 , 四品四梁冠 , 五品三梁冠 , 六七品二梁冠 , 八九品一梁冠 。 状元戴二梁冠 。
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后 , 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决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办公时 , 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 。 另外 , 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 , 也可戴乌纱帽 。 从此 , “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