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野蛮生长的医美App正在制造“美丽陷阱”


新华社新闻|野蛮生长的医美App正在制造“美丽陷阱”
文章图片
mg>
漫画:曹一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采访人员谢樱)6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强行“洗脑”贩卖焦虑 , 出卖用户“精准围猎” , 野蛮生长的医美App正在制造“美丽陷阱”》的报道 。
随着“颜值经济”不断升温 , 整形、医美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选择 , 医美App平台应运而生 。
众多定位为“社区+点评+团购”的医美平台 , 原本是从提供咨询、服务用户的立场出发 , 打造以内容创作、社群参与以及线上预订为主的商业模式 , 吸引用户和医美机构 , 弥合供需两端的信息鸿沟 。
然而 , 不少用户表示 , 一旦进入医美App便成了商家“精准围猎”的目标 , 所有浏览内容都与商业紧紧绑定 。
再加上平台对入驻商家、发布内容审查把关不严 , 为不正规的从业者提供了生长温床 , 消费者利益难以保障 。
(小标题)被“洗脑”后 , “对自己越看越不顺眼”
“我们在App上看到的所有内容 , 都是平台、机构精心包装设计的‘软文’ 。 ”一位“资深”医美消费者直言 。
这些内容看似是为用户提供参考 , 实际却是为不良商家洗白、蒙骗消费者的营销手段 。
——野蛮营销 , 强行“洗脑” 。 “您感兴趣的方面是?”一打开各类医美App , 立即就弹出针对用户需求的标签勾选——吸脂、注射玻尿酸、抗衰老……用户一开始就被精准画像 , 一步步掉进营销陷阱 。
采访人员看到 , 平台里铺天盖地的美女扑面而来 , “离婚妇女整容改变命运”“成功换头成人生赢家”“如果不是做了这个鼻子 , 你今天怎么拽得起飞”“别人屁股已经开始做线雕了 , 你还在犹豫脸上要不要做”等片面夸大医美效果的标题 , 极具煽动性 。
“为了营造‘全民整容’的氛围 , 这些App编造了大量‘整容改变命运’的凡人故事 。 ”长沙一家医美机构营销人员王芮告诉采访人员 。
同时 , 各类明星整容、微整形等博眼球的话题充斥 , “某女星整形实锤”“某女星没有谁整的多 , 为什么看起来更僵硬”等帖子点击量很高 。
“很多帖文动辄蹭明星热度、已经出现多起被明星起诉的案例 。 ”王芮透露 。
“看多了平台里的整容脸 , 感觉被‘洗脑’后审美都发生了偏差 , 对自己越看越不顺眼” , 长沙市民徐乐说 , “只要不是欧美双眼皮、瘦削瓜子脸、高尖肋骨鼻 , 都觉得不对劲” 。
——贩卖焦虑 , 制造需求 。 为了增强客户“焦虑”心情 , 有的平台还开启“魔镜”功能 , 用人工智能自动测脸 。
对准手机前置摄像头 , 快门一按 , 3—5秒就有了“AI美学诊断全脸分析”结果 。 App会根据照片自动生成对用户年龄、五官、类型的测算 , 提出类似“鼻长偏短”“眉毛偏细”“下颌角略宽”等分析 , 还分别从智力感、距离感、年龄感进行打分 。
一位用户告诉采访人员:“平台用一种标准的美貌‘模板’ , 来查找你脸部的缺陷 , 为用户量身定制‘焦虑文案’ , 再进一步提出‘变美方案’ , 并通过你的定位 , 直接推送所在城市的医美机构信息给你 。 ”
——“出卖”用户 , 泄露隐私 。 不少用户吐槽 , 在医美平台上随便浏览几个帖子 , 立即就会收到数家医美机构的私信 , 甚至还会接到线下商家电话 , 营销攻势强劲 。
“用了医美App , 就等于打开了让医美机构来骚扰你的大门” , 徐乐吐槽 , “自从我在一个App上注册 , 就经常接到各家机构的项目推荐电话 , 毫无隐私可言” 。
——含沙射影 , 话术“隐晦” 。 “整形机构经常发布一些分析某明星整容失败的帖文 , 对各整形项目的技术种类分析、安全系数测评头头是道 , 让人产生这家机构技术更高明的错觉 。 ”一位用户告诉采访人员 。
“消费者很在乎机构的资质和积累的案例 , 喜欢询问有没有明星在这里做过手术 。 网络营销员通常回答 , ‘肯定有 , 但明星签了保密协议 , 不能透露’ 。 有的则说 , ‘有很多网红 , 比如小杨幂、小迪丽热巴、小刘亦菲’ , 听起来言之凿凿 , 但不知真假 。 ”这位用户吐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