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可馨|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围绕作文论是非”,为何这算鸡贼逻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围绕作文论是非” , 为何这算鸡贼逻辑?
缪可馨|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围绕作文论是非”,为何这算鸡贼逻辑?
本文插图
坠亡小学生缪可馨生前生活照

江苏常州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持续发酵 , 到目前为止 , “舆论真相”依然模糊不清 。 家长方面坚称 , 女儿的坠亡与老师“批改作文”的措辞和方式有关 , 尤其是“传递正能量”批语可能触发女儿认知底线的坍塌 。 而最新的官方回应中 , 却又指出“缪可馨”的作文系抄袭 , 并且强调本子上的修改符号系学生所画 。
坦率地讲 , “缪可馨”坠亡已经过去十多天 , 除却既定的事实“跳楼坠亡” , 貌似舆论的争议中 , 并没有碰撞出更多信息增量 。 甚至 , 对于“缪可馨”来讲 , 更像是“讨伐兵符”和“时代祭品” 。 要知道 , 事件的核心是“小学生缪可馨坠亡” 。 可现实的舆论声浪里 , 却直指“正能量原罪”和“范式作文原罪” 。
【缪可馨|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围绕作文论是非”,为何这算鸡贼逻辑?】而对于“跳楼坠亡”的触发而言 , 如果不以“坠亡者”的立场出发 , 一切的推论都只是虚妄 。 当然 , 作为边缘性的责任 , 是可以追责“学校和老师”的 。 但是 , 仅以“因果的就近原则”来追问是非 , 显然有失妥当 。 我们可以理解和允许痛失女儿的家长有这般举动 , 但是却不能理解主流舆论跟着一起带节奏 。
“正能量”和“范式作文”一直以来深受诟病 , 已是不争的事实 。 只不过 , “缪可馨”坠亡事件将诟病演变成聚焦性的讨伐 。 不过 , 当人们讨论的问题早已脱离具体的事件时 , “缪可馨”的坠亡可能早已被舆论抛在脑后 。 而“缪可馨的家长”更像是舆论聚光灯下的走位伴舞 , 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
要知道 , 从“缪可馨的家长”将矛头指向“作文批语”时 , 就意味着“舆论撕逼”是必然的一步 。 因为 , 就“批改作文”导致孩子“心理失衡” , “心理失衡”导致孩子走上“坠亡之路” , 这种因果关系 , 逻辑上本就不严谨 。 当然 , 也不能把这种逻辑当回事 , 要不然老师们都无法开展教学工作 。
于此 , 回到“小学生缪可馨坠亡事件”中 , 还是要以既定的事实进行定性 , 至于庞杂的舆论探讨可以有 , 但是尽可能的别脱离事实本身 。 而对于“正能量原罪”和“范式作文原罪”的讨伐 , 可能更多源于人们对于社会性思考的情绪表达 , 而“缪可馨”的作文仅算是讨论的介质而已 。
过分高估“正能量”的杀伤力 , 这不是站队“缪可馨” , 而是将“缪可馨”架在火上烤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正能量”和“负能量”仅是一种认知性标签 , 不应该赋予“原罪认知” 。 但是 , 基于意识形态中 , 总把“正能量”摆在首位 , 这导致 , 人们听到“正能量” , 就会产生过激反应 。
所以 , 很大程度上 , 老师的批语“传递正能量”被过度解读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传递正能量”其实就是“积极向上”的意思 , 只不过“正能量”在生活中的高频使用 , 让更准确的表达变得“黯然失色” 。 这方面其实是社会性大环境的表达问题 , 太过揪着不放 , 其实就是借题发挥 。
至于“缪可馨”的“作文水平” , 如果真是抄袭的结果 , 那么她的家长引以为傲的独立思维 , 就值得怀疑 。 所以 , 仅从这些“细枝末节”出发 , 我们就应该更为谨慎的去追责“批语不当” 。 与此同时 , 也要搞清楚“缪可馨”在事发前后 , 还发生过哪些较为影响情绪的事情 , 毕竟 , 催人坠亡的力量 , 总是复杂的 。
另外 , 谈及“范式作文”的原罪 , 其实都是成人写作尺度赋予的标签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应试教育”的体系 , 本就不太可能培养出“写作天才” , 很大程度上 , “应试教育”只是规范基本的表达方式 , 至于“写作技巧” , “思想表达” , 并不是“应试教育”的主要目标 。 这种问题 , 欧美国家也是存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