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本文插图

***·纵相新闻采访人员 周安娜 钟书毓 汪鹏翀 丁一涵
几乎每个来到江苏泰兴黄桥的人 , 都会在一片蓝色建筑群前驻足 , 这里已成为的这个苏北小镇的打卡"景点" 。
建筑群的门口刻着四个大字:"凤灵集团" 。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本文插图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转制之前 , 它的名称是"溪桥乐器厂" , 是黄桥提琴的开始之处 。
以凤灵为圆心向四周辐射 , 几十里内 , 是提琴制造的集聚区 。
如今在黄桥 , 提琴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 。 走在黄桥镇的大街小巷 , 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大大小的小提琴销售门店 。
作为当地最大的一家提琴生产企业 , 凤灵集团的董事长李书自豪地告诉***·纵相新闻采访人员 , 自家的小提琴年产量约30万把 , 提琴产量占世界总量30% , 不仅是黄桥最大 , 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厂 。
从乡镇小厂到“提琴王国”
在黄桥的提琴发展史上 , 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 上世纪60年代末 , 李书和另外几名知青从上海提琴厂下放到了黄桥 。 为解决生活出路 , 他们租下几间简易房 , 开始为上海提琴厂配套加工生产琴头和弓弦 。
"每加工一个琴头五毛钱 , 加工一根弓杆一块钱 。 我们只拿加工费 。 "回忆起自己的学徒时代 , 李书唏嘘不已 。
几年后 , 由他们打造出的第一把"向阳牌"小提琴在凤灵集团的前身——溪桥乐器厂诞生了 。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本文插图

发展初期 , 黄桥凭借成本优势 , 用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 然而 , 由于机制和市场等多种因素 , 工厂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 "后来厂里就连一张去上海的车票6块零5分钱都拿不出来了" 。
上世纪80年代 , 李书当上了厂长 ,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提琴制作全过程的193道工序都仔仔细细摸了一遍 , 材料成本多少钱、制作耗时要多久 , 他心里一本账清清楚楚 。
对内整顿风纪、调整生产布局 , 对外拓展合作、参加"广交会" , 李书逐步将企业扭亏为盈 , 进而成为全公社排名第一的工厂 。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本文插图

(图说: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
"1993年 , 我带着我们厂制造的提琴去美国 , 心里是很自豪的 。 可到了那里一看吓一跳 , 我们的产品和国外的提琴差距太大了 。 同样的材料 , 我们的琴卖180元 , 外国的琴卖到1500到1800元 , 工艺上强太多了 。 "李书说 。
"后来我把意大利的琴 , 日本铃木的琴 , 韩国三A的琴都买了几把带回来 , 让所有的工人观察学习 , 用他们最好的方面作为我们的标准 。 同样一个产品 , 外国人能做的 , 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做了么?"
在李书的带领下 , 1995年 , "凤灵牌提琴"诞生了 。 全厂当年就生产了8万7千把提琴 , 位居全国产量之最 。

纵相新闻|这个曾经战火纷飞的苏北小镇,已是“东方克雷蒙娜”,了不起!
本文插图

不仅如此 , 团队还致力于培养高水准的技术工人 , 在材料和技术上不断钻研 , 大大提高了小提琴的音质品质 , 迅速让黄桥小提琴的市场份额登上全球第一 。
从依赖出口到推动内销
如今 , 整个黄桥的乐器行业都多多少少带有"凤灵"的烙印 。 李书介绍说 , 当地在工商注册的乐器企业有119家 , 其中有81个是从凤灵出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