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洋|沉迷“炒外汇”,财务经理10个月频转公款2800多万( 二 )


此时的赵北洋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赌徒 , 钱已不再是钱 , 只是数字 。 2019年初 , 沉浸在“外汇天地”里的赵北洋陡然发现 , 公司账户上的2800多万元已经被自己赔光了 , 他瘫倒在座椅上 。 明白自己无力回天的他找到公司领导 , 将犯罪事实和盘托出 。 单位领导听后马上组织财务人员彻查账目 , 并带着赵北洋一起到派出所报案 。
检察建议助力“堵漏治病”
2019年5月6日 , 该案被移送至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 检察官李顾芳在审查案件时感到很疑惑 , “漏洞”从何而来?为何无人发现公司账面上资金急剧减少?
【赵北洋|沉迷“炒外汇”,财务经理10个月频转公款2800多万】李顾芳仔细核查了发案公司的财务制度 。 原来 , 为了保护账户安全 , 该公司为每个账户配置了2个U盾 , 分别由财务经理赵北洋和公司出纳掌管 。 资金若要出账 , 先由出纳使用U盾“制单” , 然后发给赵北洋审批 , 赵北洋使用U盾审核通过后 , 便能完成出账 。 一般而言 , 赵北洋的U盾只有审核功能 , 而不能“制单” 。 但在2018年3月的那次“偶然”中 , 赵北洋发现 , 可以利用“小额免审”功能 , 直接越过出纳自行“制单” 。 由于发案公司规模较大 , 开通的“小额免审”额度为100万元 , 这意味着赵北洋可以自由转出100万元以内的账款而无任何限制 。
但是 , 发案公司会定期审查账目 , 赵北洋也需要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财务工作 , 为何无人发现异常?据赵北洋交代 , 每次做账的时候 , 他都会去网银下载公司对账单,然后在电脑上进行“单机操作” , 修改对账单 , 把自己转出钱款的数字删掉 , 把余额补足 , 公司支付资金的实况便被掩盖了 , 然后再拿给领导审查 。 “在报账给上级的时候 , 账面上的余额都是假的、我自己改的 。 我是财务主管 , 通常没有人来查看我的账目 , 所以也没有人发现……”
李顾芳认为 , 赵北洋的行为给发案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 虽然主要原因是其作案手段隐蔽 , 但也反映出该公司存在账务管理松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 。 针对这些问题 , 检察机关向该公司发送了检察建议书 , 从“堵漏治病”的角度提出了不少实质性建议 。 发案公司高度重视 , 参考检察建议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了整改 , 把财务审批权收回集团总公司 , 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
是挪用资金还是职务侵占
案件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后 , 对犯罪嫌疑人赵北洋行为的定性是办理本案的主要难点 。 赵北洋辩称 , 自己“炒外汇”其实是“合法盈利” , 只不过因为“没炒好亏损了” , 才没法还上公司的钱 。 按照他的说法 , 他涉嫌的是挪用资金罪 。 实际上 , 公安机关正是以涉嫌挪用资金罪将该案移送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的 。
李顾芳在仔细审查后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我国并未禁止外汇交易 , 但交易必须在一定的额度内 。 根据相关规定 , 每人每年不能超过5万元美金 , 而赵北洋投入的外汇资金多达几千万元 , 远远超过法定额度 。 此外 , 我国不允许网络炒汇 , 合法交易应在银行进行 。 但赵北洋使用的“金道外汇”是注册地在香港的一个交易平台 , 连赵北洋自己也认为“可能遇到了诈骗网站 , 而且激发了我的赌徒心理” 。 因此 , 他的行为实际上是披着“外汇交易”外衣的带有赌博性质的非法活动 , 绝非投资或其他营利性活动 。
赵北洋辩称 , 自己并无“占有公司资金的主观故意” , 只是“一直没钱还” 。 但李顾芳在审查时发现 , 2018年7月 , 赵北洋已经在“金道外汇”上赚到了700多万元 , 而此时他转出公司钱款的数额为600万元 , 已经具备全部清偿的条件 。 但他却执迷不悟 , 继续侵占资金 , 仅归还100万元 。 因此 , 赵北洋“一直没钱还”的辩解不攻自破 , 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较为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