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in社交,日子会好过吗?,下线1年却靠一张黄色车票刷屏!即刻All( 二 )


这些主题的设置也并非完全由即刻决定的 , 而是根据用户向即刻的客服“即刻小秘书”提出之后 , 经人工编辑和爬虫共同来创建并且筛选内容的 。
所以早期选择加入主题中的内容也都是经过筛选的PGC内容 , 从而减少用户从海量信息中过滤低质、无用内容的成本 。
也就是说 , 在即刻平台上 , 算法技术并非主导 , 其内容的来源 , 也都是优质平台上的优质内容 。
2、体验 , 小细节背后的用户为中心
优质的内容是一种体验 , 精准的内容推送也是一种体验 , 但这里的体验是指内容以外的APP使用体验 , 即刻做了一些细微的动作 , 但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上 , 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首先 , 用户获取内容是平台基于自己的订阅主题推送的 , 而不是被动推荐 。
要发现新的其它的主题 , 则可以通过主题分类界面进行查看 , 各类主题的排序则是按照上线时间排序 , 最新的排在最前面 。
在不断进行迭代之后 , 即刻又加入了评论功能 , 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也让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 包括后来的传播推广 , 热门推荐 , 根据个人需求自定义内容提醒等 , 也都在不断优化和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 , 在一些细节方面尤其显得很用心 , 比如消息推送的通知 。
通常情况下 , 很多应用产品都有新消息推送通知 , 在功能设置上也很简单 , 要么打开消息通知 , 要么关闭 , 通常在手机上的应用设置中就可以直接做出选择 。 不过这当中就构成了两种极端 , 打开消息通知 , 就会每天不停地收到各种推送通知 , 可一旦关闭消息通知 , 就会彻底收不到 。
即刻做了一个小动作 , 在每个被用户关注的话题下 , 都有一个可以设置是否接受推送的按钮 , 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各个话题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设置 , 选择接受推送或者不接受 , 不接受推送也不影响后续在APP端浏览相应主题下的内容 , 这其实更像一个消息免打扰模式 。
降低读者获取感兴趣的优质内容的难度 , 不断迭代提升APP使用体验 , 这或许就是即刻赢得用户的两个核心 。
这也是即刻回归能够引发刷屏效应的关键所在 , 老用户还是非常捧场的 。
创业邦|in社交,日子会好过吗?,下线1年却靠一张黄色车票刷屏!即刻All
文章图片
求生欲:
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 转型社交
2015年刚开始上线的时候 , 即刻定位于纯资讯平台 , 又无广告植入 , 专注于年轻人兴趣 , 且内容推送精准 , 这种介于微信公众号与今日头条之间的一种资讯模式天然具备差异化 , 因此收获了一批用户的青睐 。
但逐渐地 , 随着订阅主题越来越多 , 内容也越来越多 , 信息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也在下降 , 不光推送负担加大 , 且缺少有效的分发入口 , 渐渐地也会被信息洪流淹没 。
更重要的是 , 内容生产的门槛是在快速抬高的 , 流量及营收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头腰部平台 , 并且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 具备强大生产力的作者们也在向这些平台集中 , 并且留给即刻的用户越来越局限于对资讯有强烈过滤需求的人 。
并且 , 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是越来越多的 , 从传统的门户资讯平台 , 到头条类信息聚合分发平台 , 再如B站这种年轻世代聚集的文化社区等等 , 即刻需要建立内容以外的优势 。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 , 从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 , 即刻的活跃用户数始终维持在80万左右 , 次月留存率达到60% , 已经侧面说明当时的即刻有一批稳定的老用户 , 需要更新鲜的血液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 作为一个本身并不生产内容、基于爬虫功能的资讯订阅平台 , 即刻如何持续获取高流量?
转型 , 势在必行 , 而社交似乎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
所以 , 在2017年3月 , 即刻的第一次转型正式开始 。 当时有一个标志性事件 , 即其品牌logo彻底变样 , 从黑白两色更换为黄底白字 , slogan也从最初的“期待每一次推送”改为“就想看点好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