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念童谣的你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二 )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 , 其实都是虚伪 。 大人最在意童言 , 害怕“一语成谶” 。 这大概和童谣的起源有关 。 《晋书 天文志》上说:“凡五星盈缩失位 , 其精降于地为人……荧惑降为童儿 , 歌谣嬉戏……凶吉之应 , 随其象告 。 ”就是说 , 金木水火土五星移位时 , 荧惑星——就是火星会落到地上化身为孩童 , 以念歌谣的方式告知人们吉凶 。 这就是童谣最初的来源 。
本是无稽之谈 , 人们却深信不疑 , 并被有心者加以利用 。 比如明朝末年那首著名的儿歌:吃他娘 , 穿他娘 , 开了大门迎闯王 , 闯王来了不纳粮 。 据说是李岩为李自成造的谣言 , 为了煽惑民众 。 唐朝武则天时期 , 当时裴炎做中书令 , 徐敬业欲谋反 , 首先就要扳倒中书令 , 于是让骆宾王写了一首歌谣 , 传入市井:一片火 , 两片火 , 绯衣小儿当殿坐 。 两片火就是“炎” 。 裴炎主张还政睿宗 , 反对立武氏七庙 , 本来就得罪了武则天 , 在加上这首歌谣 , 更显得不像贤臣 。 没过多久 , 他被诬谋反 , 遭斩首 。
民间也有这样的“机灵鬼儿” , 为了贪些小便宜 , 就搞些小动作 。 明朝进士翟永龄进京 , 没有盘缠 , 就买了几十斤枣 , 发给街上的孩子们 , 并教他们唱:不要轻 , 不要轻 , 今年解元翟永龄 。 童谣流传开来 , 果然有好奇者、有心者来访 , 资助些盘缠——多半也是为了巴结 。 古书记载 , 翟永龄其人“滑稽多端” , 欺负同辈 , 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
文化的消逝往往令人遗憾 , 但是童谣的流失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 比如文章开头那首童谣:星期天的早上大雪茫茫捡破烂的小孩拍成行行警察一指挥 , 冲向垃圾堆破鞋烂袜子直往兜里塞童谣最能反应世情百态 , 捡破烂的小孩排成一行行显然是旧时代的悲剧剪影 。 如今的孩子活在蜜罐里 , 盛世无饥馁 , 谁懂捡破烂?听不懂的歌谣自然不再传唱 。 这实在是好事 。
南方地方从前有一首《老奶奶》流传甚广:老奶奶 , 精拐拐拐到阴沟不起来儿子打酒来 , 孙子砍肉来一骨碌爬起来这是嘲笑小脚老太太走路慢 , 吃得多 。 如今哪个孩子见过“小脚”呢 , 哪家会为了老娘吃得多而嫌弃呢 , 都是老黄历了 。
如今流行的都是些美好而有趣的歌谣: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蛤蟆不吃水 , 太平年荷儿梅子兮 , 水上漂孩子们跟着儿歌学数数——如今都流行早教、精英教育了 。 不过他们大概不能明白 , 为什么“蛤蟆不吃水” , 何谓“太平年” 。 在当代的孩子眼中 , 大概五谷丰登就是天经地义吧?
很多父母还会教孩子念“自保童谣”:小白兔 , 上学校 , 见生人 , 有礼貌不说话 , 笑一笑 , 蹦蹦跳跳快走掉还有:小熊小熊好宝宝 , 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 , 男孩女孩都知道社会在进步 , 人们越发重视孩子的人身安全、品德教育和性观念 , 这是童谣中传达的信息 。 这个世界越来越好 , 童谣都知道 。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 念童谣的熊孩子还和两千年前一样熊 。来源;鱼羊文史
推荐阅读
- 我哪里知道我也是单身狗来着
- 建立国家级智囊部门的必要性
- 下半年的蝗虫
- 解决问题,真的是职场最重要的能力么
- 青年|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对教师意见越来越大,对教师不满,原因是什么?
- 被洪水冲毁的田地还有流转费吗?
- 中国现在很多人认为快乐教育不存在我不这么看
- 教授与作家
- 可考虑民间救助美国抗击疫情
- 测绘测量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