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陆家羲与陈景润科研比较的启示

数学家陆家羲与陈景润科研比较的启示——民间数学家陆家羲的惨淡一生1935年6月10日出生 。 内蒙古包头九中物理教师 , 祖籍上海 。 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物理系 , 在组合数学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 因长期遭受社会打击 , 论文无处发表 , 积劳成疾 , 心脏病突发 , 不幸于1983年10月31日凌晨1时逝世 , 年仅48岁 。陆家羲在大学期间即对组合论感兴趣 , 业余潜心钻研"寇克曼系列问题"和"斯坦纳系列问题" , 这是100多年来世界上无人能解的难题 。 他先后写出十多篇原创性论文 , 投诸中科院数学所及中国权威杂志《数学学报》和《数学通报》 , 一篇也没能发表 。 1971年国外解决了前一个问题 , 而他在1961年就已解出此题 。他的"斯坦纳系列"成果也在国内拖了三年得不到发表 , 投到美国于1983年3月和1984年9月由权威刊物美国《组合论杂志》(1966年创立) , 分两次发表 , 共六篇系列论文《关于不相交STEINER三元系大集》(1~6) 。1984年 , 《数学学报》发表其遗作《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 , 也是国际领先 。 遗憾的是 , 他只看到了前三篇论文发表 。组合论是一门新兴的数学分支 , 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试验设计、管理科学、国防工业等20多个领域内都有重要应用 。 "斯坦纳系列问题"的整体解决 , 外国权威认为是"世界20年来组合论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一夜之间 , 这位被祖国藐视的普通中学教师 , 成了闻名西方数学界的英雄 。 1984年9月在呼和浩特召开陆家羲学术工作评审会议 , 肯定了其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11月1日 , 内蒙古政府在包头召开表彰大会 , 追认他为"特级教师" , 授予特别奖5000元给其家属 。1987年他独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年华罗庚、吴文俊曾获首届一等奖 , 苏步青获二等奖;1982年陈景润和王元、潘承洞共同荣获此一等奖 , 冯康等人的有限元研究获二等奖) 。一位普通中学教师 , 死后才被评为特级教师 , 屡遭社会打击 , 成果无处发表 , 只能靠洋伯乐去发现 , 独获上世纪国家最高科学奖 , 并且是在去世四年之后才获奖 , 去世时欠债400元 。此事开古今中外科学界、教育界未有之先例 , 真可谓"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独怆然而涕下!"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土壤缺乏科学家成长元素 , 中国人亏欠科学家的东西真是太多了!陆家羲出身贫苦 , 初中刚毕业 , 父亲就过世了 。 解放后他去东北工作 , 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 每天下班还去很远的市区上夜校 , 1957年考上东北师大物理系 。除了物理 , 他更喜欢数学 , 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 孙泽瀛先生写的中学生读物《数学方法趣引》(华罗庚审阅 , 现已出新世纪版) , 其中的"寇克曼女生问题"(1850)引起了他的兴趣 。 这是世界难题 , 陆家羲决心攻克它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学院 , 这时母亲也去世了 。 他潜心钻研 , 只有上课或吃饭时才离开房间 , 年仅26岁 , 就攻克了这一难题 , 但是屡遭退稿 。为了数学 , 他36岁才结婚 。 他知道自己的成果一旦发表 , 其影响就是世界性的 , 但是为什么总是发表不了呢?对此他无言以对 , 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 。直到1979年4月 , 他托人从北京借来1974年的《组合论杂志》 , 才知"寇克曼系列问题"1971年在国外已经解决了 , 冠军本应属于中国 , 却落在意大利人手中 , 半生心血付之东流 。擦干眼泪 , 他又向"斯坦纳系列"进军了 。 1979年他被调到包头九中 。 他患牙周病 , 一累就痛 , 一痛就是几天 , 一痛就去拔牙 , 没多久一口牙齿就拔光了 。1980年他终于完成了"斯坦纳系列"的6篇论文 , 几经周转 , 最后由苏州大学朱烈教授推荐给美国《组合论杂志》 , 仅过了一个月就决定发表 。不久 , 中国邀请审查陆家羲论文的加拿大组合数学专家门德尔松和郝迪教授来中国讲学 , "请我去讲组合数学 , 你们中国不是有个陆家羲博士吗?"仅一句话 , 终于使陆家羲浮出水面 。 各地来信 , 雪片似飞来 。1983年7月30日被邀参加大连全国首届组合数学会议;10月参加合肥会议和武汉中国数学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 10月30日返回 , 全家人十分高兴 , 他却十分疲倦 , 晚上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就睡下了 , 多年来他头一次睡得这么早 。 仅仅只有两个小时 , 就在一片凄苦和无人喝彩的孤寂中 , 悄然睡到了另一个世界上 。陆家羲的成就不在陈景润之下 ,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 陈景润曾得益于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关照、华罗庚提携、徐迟宣传 , 他在科学院能进图书馆看到最新学术刊物 , 有懂数论的同事 , 有王元、闵嗣鹤可以讨论交流和审阅论文 , 潘承洞等人也能看懂他的论文 , 生前身后 , 名声显赫 , 家喻户晓 。陆家羲远离科学中心 , 不具备任何科研条件 , 地位卑微 , 对于这一切 , 他什么都没有 。 他的荣誉在天国 。 我至今不知道 , 在中国究竟有几个人能够看懂他的论文?!陆家羲生前担任高三物理 , 讲课一丝不苟 , 除上课外 , 一天到晚难得开口 , 好像总觉得理亏 。 他代的课最多 , 却从未评上过先进 , 校领导总是拿他找差距 。学生们说 , "陆老师的课 , 我们学得扎实 。 "晚上学生找他补课他从不拒绝 , "我只有晚上这一点时间了 。 可是我无法拒绝孩子们的愿望 。 看着他们的眼睛 , 铁石心肠也会熔化 。 我总想起自己这么大的时候 , 我常去夜校或到老师们的家里去" 。参加大连会议 , 学校不支持 , 校长甚至在大会上说 , "我们是中学 , 有人想当科学家 , 不如调到科学院去" 。包头科协和内蒙古数学分会支持他 , 为他出一半差旅费 , 另一半只能举债 。他生病不敢向领导请假 , 有一次腰痛 , 领导接过病假条说:"老婆当医生 , 开个病假还不容易?"一次老师们在学校刨土豆 , 夜里把陆家羲留下看守 , 分土豆时却没有他的 。去世前半年 , 1983-4-26九中开运动会 , 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事情 , 有事情的做完后也就可以回家;校长怕他呆在家里不务正业 , 就分给他一个一刻也离不开的差事在终点作记录 , 这一天北风呼啸 , 他冻得浑身打战…这就是一位杰出数学家的世俗人生 。 数学家陆家羲与陈景润科研比较的启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