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柳叶刀》论文撤稿谁之过?( 二 )


波士顿东北大学科学家詹姆斯·希瑟斯(James Heathers)也表示 , 同行评审的流程最初的设计就不是针对发现异常数据的 。
造成糟糕的同行评审结果的原因有多种 , 比如在大量论文同时发表时 , 同行评审员的数量可能不够 , 导致工作无法做得非常细致;另一方面 , 同行评审工作是基于专家的志愿 , 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实质性回报 , 但顶尖学术期刊的评审工作无疑能给专家带来荣誉 , 这可能导致一些评审员“慕名而来” , 忽略了实际工作 。
现有模式耗时费力
通常情况下 , 传统学术期刊同行评审需要耗费几个月时间 , 这让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无法及时被业内了解 , 这是同行评审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 疫情期间同行评审的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 一方面是要迅速发布重要的学术成果 , 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科学家都忙于自己的研究 , 没有足够的评审人手 。
更重要的是 , 任何一篇与新冠相关的论文发表后 , 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 吸引比以往更多的读者 , 因为这事关所有人的生死 。 这就对论文发布前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需要更严格的审查 。
根据一篇4月份发表的研究 , 针对14个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周期的统计 , 有关新冠的论文平均周转时间由一般情况下的117天大幅缩短至60天 , 这也引发了对评审质量的担忧 。
“疫情的紧迫导致了《柳叶刀》的编辑和评审员在无法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急于出版 。 这一事件不应该发生 , 有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 一些评审员也不该再继续他们的工作了 。 ”福尔图纳克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谢克曼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大流行病增加了期刊、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登上媒体头条的压力 。 ”
而外界更大的批判直接针对权威杂志向投稿人以及订阅者收取的高昂费用 。 有研究人员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在某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费用约2500美元/篇 , 这是出版社的一门巨大的经济 。
预印版网站的胜利
尽管同行评审的体系遭质疑 , 但是大多数科学家仍然认为 , 科学研究不能没有同行评审 。
“同行评审是毋庸置疑的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柳叶刀》论文撤稿更加证明了同行评审的重要性 。 ”
“我们仍然需要同行评审 , 但如果在同行评审之前 , 有机会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并发表评论 , 可能是一个减少错误的有效解决方案 。 ”谢克曼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研究人员在等待论文正式发表前 , 已经可以将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科学预印版网站上 , 比如medRxiv或者bioRxiv等平台 , 供人们免费访问 。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神经科学家安东尼·扎多(Anthony Zador)教授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 你可以先把研究结果上传 , 让社区里的人进行讨论 , 并最终获得评审 。 ”
统计数据显示 , 目前medRxiv和bioRxiv平台上总共发表与新冠相关的文章数量近4000篇 , 自1月以来 , 每天都有近100篇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文章发表 , 每个月的发表量接近翻番 。
medRxiv和bioRxiv平台联合创始人约翰·英格利斯(John Inglis)表示:“这些平台是开放的 , 同时也是负责任的 。 但研究并不具有结论性质 , 因此不能指导临床试验 , 也不应该作为确凿的信息被媒体报道 。 ”
【柳叶刀《柳叶刀》论文撤稿谁之过?】谢克曼建议《柳叶刀》这样的期刊 , 也应当鼓励在一个网站档案里张贴预印版 , 并且使用公开发布的评论 , 扩大仅基于少数专家做出的评审结论 。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