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学归国人员的生存与发展状况
据《清稗类钞》记载:国家派出去的留学生 , 原期望学成回国 , 能发挥其所长 , 报效国家 , 造福社会 。经过考试合格 , 分别授于官职 。 根据当时的政情 , 一般任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 , 内阁中书 , 各部主事 , 七品小京官 , 以及按排到各省试任知县 。然 , 仍然与科举时代的用人制度没有多少区别 , 没有发挥其专长 。 其中如果不是学识渊博精通实业的人士 , 而得以施展其才能外 , 其他的仅仅因为有外国语言文字专长的 , 又何必远涉重洋 , 每年耗费巨资 , 以这些务虚的理论又不起什么任用 。并且在京城各部任职 , 月收入有二三百元 , 不能说不多 。 但是根据他的投入与收入 , 大体上还不能平衡 , 更加需要借钱才能自给 。这是因为自光绪庚子年以后 , 京官的俸薪虽然有所增加 , 但是消费也大 , 当时商品价格之昂贵 , 一天比一天高 , 如果要体体面面的生活 , 各方面的应酬 , 又实实在在地需要花费很多钱 。 互相攀比成风 , 又不能独立之外 , 纵使能力有限只能节约 , 日子一天比一天困难 。 其家里也不能沾到一点实惠 , 只能独自一人 , 劳神理财 , 债台高筑 , 不停地自怨自艾 。这些人也想极尽全力报效社会 , 但国家实业不兴 , 无能为力 。 所能效用的 , 也只有外国语言文字而已 。某主政官员还是美洲大学毕业 , 得到博士学位的 , 有自知之明 。 曾经与他的好友李子刚叹息说道:“我们学成归国 , 现在只有贪恋官职 , 才能自谋衣食费用 。 而按当时的实际情况 , 不能有利于国家 , 也不能有利于家庭 , 更加不能有利于自己 , 只有白白地给外国人增加一门生意 。 ”这话虽然是自嘲 , 也是实话 。这段记述 , 说的是清末留学归国人员的社会生存现状 。平心而论 , 清朝政府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 能考到公务员 , 留任朝廷各部任职的起码都在七品以上 , 而外放各省的还是知县官职 。 政治待遇很不错了 。经济待遇也高 , 月收入二三百两银子 , 要知道当时全国平均一个四口之家的一年总收入才32两 。 也就是说 , 一个回国留学人员一个月的收入 , 足抵十户人家全年总收入 。唯一不足的就是学非所用 , 因为国家整体实业不行 , 专业性很强的留学人员 , 回国后专业匹配度 低 , 学非所用是常态 , 而社会普遍能用的就是语言翻译 。 这也是留学回国人员最为抱怨的地方 。文/大河奔流来源:新浪博客
推荐阅读
- 抠门老板留学生业余矿工:在北极圈淘金的乌龙团队
- “在日感染不敢告诉爸妈”留学生从确诊到出院全程
-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意向留学生并不打算放弃留学
- 气炸!留学生回国被美海关没收所有电子设备找罪证
- 疫情之下 中国学生赴英留学路在何方?
- 英国高校担心北京出台"留学禁令" 大学或面临"崩溃"
- 新规虽撤 赴美留学前景仍不明
- 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成为留学“替代品”?
- 积蓄|加拿大留学生接到一通电话,全部积蓄一夜之间都没了
- 怎么看待清华北大留学生不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