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思想,与孔子一样,恰恰救不了中国人
鲁迅和孔子 , 都是思想家 。 虽然彼此对立 , 但本质上都在捣糨糊 。 鲁迅思想 , 其实也无法让中国社会 , 走上精神意识上的健康状态 。 原因非常简单:没有解决道德产生的机制 。 道德如果‘天赋’(神赋)的 , 则道德是‘不可变更性’的 。 则道德是不能随着人的主观意识 , 和社会客观发展的变化而改变 。 说句大白话 , 就是‘天赋道德’观 , 是不承认‘善有善报’等意识的 。 天赋道德观下 , 没有善报 , 也不能妨碍人讲道德 。 鲁迅思想 , 孔子思想 , 都不谈道德的机制 , 只是谈素质 , 行为礼仪 , 动机上的美丑 , 是缘木求鱼 , 本末倒置的 。 反之 , 道德如果是后天的 , 是‘人类社会自发行为互动下产生的思想意识’ , 则道德必然要跟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也必然可以‘跟随人的意识改变而改变’ 。 说白了 , 今天流行俭朴 , 一天吃一顿饭就变成了道德 。 明天提倡富裕 , 发财致富又成了道德 。 后天提倡知识经济 , 勤奋读书考高学历 , 又成了道德 。 仓廪实才去知礼节 。 仓廪不实 , 可以揭竿而起 , 杀富济贫 。 甚至也叫‘道德’ 。 这种道德相对论下的社会 , 道德的产生机制是‘人’ , 人的主观意识 , 和社会客观环境 , 都能改变道德 。 这种情况里 , 鲁迅的思想 , 就不成立了 。 因为显然 , 在科举时代 , ‘种田的短衫客’ , 远远没有‘读书人偷书不算偷’有道德 。 孔乙己那种偷窃行为 , 完全可以被道德相对论 , 在恰当的时机 , 解读为‘弘扬文化传统 , 致力于文化传承’的雅癖 。 因为道德相对主义者嘴里的道德 , 是‘人造’的 , 产生于人的口舌 , 服务于人的私利 , 以所谓圣贤 , 圣人 , 权威 , 权势来传播 。 实际上是‘人服从于利益 , 人服从于权威’ , 而不是人服从于道德 。 这种社会 , 如果采取严刑峻法 , 如‘枪毙随地吐痰者 , 枪毙插队者’的方式 , 也能治理成‘表面优雅’的面子工程 。 似乎实现了鲁迅的梦想 。 人人高素质 。 这个在评嚷街头 , 显然已经实现 。 但这种高素质 , 是被‘权威’管出来的 。 一旦‘权威’解体 , 掌握惩罚大权的主子失势 , 这种‘高素质’十有八九会故态复萌 。 所以说 , 鲁迅思想 , 本质上还是是‘往大粪坑里扔了一块巨石’ , 激起巨大蝇臭 , 引发了一些意识上的警醒 。 但治病救人 , 远远不上 。 鲁迅先生学医不行 , 学文化 , 也没有看懂病根 。 日本人在幕末时代 , 第一次接触‘地球仪’ , 知道地球是圆的 , 大部分地区是海水以后 , 日本人的第一个提问是:为了这些海水没有流出地球之外 。 而第一个解释‘地球上的液体为什么没有流出地球’的日本人这样回答:因为地球上的水流到地球的两个极端 , 就冻冰了 , 就流不动了 , 就没有流出地球 。 这是1860年 , 日本人在接触西方地理以后 , 自己产生的思考和解答 。 鲁迅思想 , 对于中国社会文明的反思和解释 , 就相当于第一个解释‘地球上的水流到两极冻冰了 , 所以流不出地球’的那个日本人 。 比那个津津乐道于‘子不语地球物理’ , 只谋求‘升官发财之道’的群体 , 要强一点 。 但与现代文明 , 相去甚远 。 故而现在对鲁迅思想的宣传 , 没有太多必要 。
推荐阅读
- 思想为什么要统一?我们应该怎样统一思想?
- 从鲁迅看《论语》,说说孔融及白娘子的人生观问题
- 赠你一把打开新思想大门的钥匙!
- 生命飞扬的大欢喜:如何理解鲁迅的“复仇”
- 频出丑闻,山东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 空前思想大转折,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 中庸之道与孔子诛少卯,及与近代知识份子的关系
-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思想深度远高于常人?
- 胡适与贾宝玉思想相通:都不具备建构性
- 借用鲁迅的话之前,过过脑子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