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二 )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只有图书馆屋顶使用了青瓦 , 教室、实验室使用铁皮 , 宿舍屋顶一律茅草 。每逢下雨 , 宿舍里学生只能用盆碗接水 。 上课时 , 教室的铁皮房顶被打得啪啪作响 , 教师无法上课 , 学生只能自学看书 。一次 , 中国现代经济学泰斗陈岱孙上课时 , 因为雨声太大 , 并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 , 这段故事在联大广为流传 , 戏称“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在电影中《无问西东》就有“静坐听雨”这段情节后来 , 联大经费紧张 , 铁皮房顶卖掉 , 改成了稻草房顶 。 每次下雨时 , 大家只好打着伞上课 。4当时教授的生活极其清苦 。一次 , 朱自清遇到乞丐追讨 , 说我是联大教授 , 乞丐一听是越教越瘦的教授 , 扭头走了 。朱自清的儿子曾回忆父亲的生活 , 他或和青年助教搭伙包饭 , 或到朋友家蹭饭 。 当时朱自清体重仅有39公斤 , 形销骨立 。 他常年不添新衣 , 经常披件车夫的蓑草衣到校授课 , 成为联大一景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在去西南联大之前 , 大学教授的薪水往往都是上百元 , 是普通人的20多倍 , 衣食无忧 , 家中都有仆人和保姆 。但在昆明 , 教授们生活窘迫 , 不得不另谋生路 。物理系教授赵忠尧 , 养不起三个孩子 , 每次讲课回来 , 便在家里制作肥皂 。 当然 , 他作为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 中国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奠基人 , 做肥皂是小菜一碟了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闻一多国学底蕴深厚 , 谋生方式是刻图章 , 梅校长和别的教授也为他做广告 。 为了解决吃菜问题 , 他和妻子还开始种菜 。一次 , 闻一多见到西红柿长了虫子 , 一筹莫展 。 正好吴征镒经过 , 作为中国植物学的泰斗和“活字典” , 便指导闻一多如何种菜 。清华校长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国家总理 , 以前收入颇丰 , 到了联大 , 因为经费紧张 , 他变卖自己汽车和财产 , 生活竟然也入不敷出 。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 也能深明大义 , 做起糕点挎篮在街上出售 , 并取名“定胜糕” 。 因为路长 , 她舍不得穿袜子 , 有时把脚磨破 。谁能想到 , 一群在中国 , 甚至世界学术界显赫的学者 , 竟然为生活所困 , 大材小用 , 让人感到几分辛酸 。5学生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杨振宁回忆到 , 他们在学校食吃饭时 , 往往是站着吃 , 米饭是用桶装的 , 他在盛第一碗的时候 , 只填半碗 , 盛第二碗时 , 再填满满一碗 。如果第一碗盛满 , 等吃完以后 , 桶里的饭便会没有了 。吃饭的时候 , 食堂便会响起筷子敲碗的声音 , 因为米饭中有很多石子杂物 , 大家边吃边挑 。当时联大没有开水喝 , 不上课时 , 学生就跑进昆明城喝茶 。说是茶馆 , 其实大多是昆明城内的住户 , 在自己小院摆起一个小桌子 , 烧上一壶开水 , 以很便宜的价钱 , 让学生在这里看书 。学生们就在那里学习讨论 , 直到深夜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就是在茶馆的昏暗气灯下 , 三个学子曾夜读海森伯 , 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讨论 , 这也影响了他们整个一生 。 这三人就是以后在中国物理学举足轻重的联大物理系“三剑客”——杨振宁、黄昆、张守廉 。杨振宁后来回忆说:“与黄昆和张守廉的辩论经验告诉我: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真正学习的机会 。 ”这座大学只存在了8年,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巅峰
6生活虽然困苦 , 但是联大师生的精神是乐观、积极、自由的 。西南联大虽然是三所学校联合办学 , 但师生为了改变中国之命 , 一反文人相轻的作风 , 为了中国的文化香火不断 , 他们融为一体 。清华智慧如云 , 北大宽容如海 , 南开坚定如山 , 三所学校的气质也就是西南联大的气质 。北大哲学系教授黄枬森 , 曾撰文回忆:当时的国文老师是沈从文 , 英语老师是李赋宁 , 物理老师是吴有训 , 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 , 公共伦理学老师是冯友兰 。 我还选修了数论和《庄子》 , 老师分别是华罗庚和闻一多 。 这阵容 , 简直太豪华太奢侈了 。梅贻琦作为校长 , 坚持教授治校 , 他说过一句名言:“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 。 ”上个世纪80年代 , 有人问沈从文:为什么当时条件环境那么苦 , 西南联大培养的人才 , 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字:自由 。对人才的尊重 , 学术自由的空气 , 所以才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千秋耻 , 终当雪 。 中兴业 , 须人杰 。 便一成三户 , 壮怀难折 。 ”这是西南联大的校歌 , 唱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振兴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 , 面对日本飞机的轰炸 , 师生们跑到山里林中 , 从来没有间断学习 , “见机而作 , 入土为安” , 是他们对日寇的飞机的蔑视 。为了避免轰炸 , 教授们散居于昆明郊区 , 正是在这样的房屋中 , 吴大猷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