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简历史|汝之所见,非历史全部:宋襄公的仁义与宋康王的残暴,原创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历史有点意思 , 因为它出现了两位有点意思的国君 , 一个是宋襄公 , 一个是宋康王 。 宋襄公 , 名兹甫 , 是宋国的第二十任国君;宋康王 , 名偃(所以有人也称他为宋王偃) , 是宋国的末代国君 。
至简历史|汝之所见,非历史全部:宋襄公的仁义与宋康王的残暴,原创
文章图片
在历史上 , 宋襄公以讲仁义而流芳百世 , 宋康王以残暴而遗臭万年 。 但我们所看到的 , 并非事实的全部 。
1、宋襄公讲仁义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长子 , 目夷是宋桓公的庶长子 , 目夷的年纪比宋襄公大 。 周襄王元年 , 宋桓公病重 , 按周朝礼法 , 宋桓公的国君之位应由嫡长子宋襄公继承 , 但宋襄公却说:“目夷年龄比我大 , 而且忠义仁义 , 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 ”请求宋桓公把国君之位传给目夷 。
宋桓公把宋襄公的想法告诉目夷 , 目夷听后说:“能把国家让给我 , 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 , 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 , 也不合制度 。 "为了躲避宋襄公让贤 , 目夷只好逃到卫国 , 直到宋襄公继位之后 , 目夷才回到宋国 。
至简历史|汝之所见,非历史全部:宋襄公的仁义与宋康王的残暴,原创
文章图片
宋襄公讲仁义 , 最著名、最典型的例子 , 发生在宋、楚之间的泓之战中 。
鲁僖公二十二年 , 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 , 郑国向楚国求救 , 楚国出兵救郑国 。 于是 , 宋、楚两军在泓水河相遇 。
楚军正在渡河时 , 宋国军队已经在泓水岸边摆好阵势 。 时任宋军司马的夷目建议宋襄公 , 趁楚军渡河之机发起攻击 , 一举打败楚军 。 宋襄公不同意 。
楚军渡过泓河 , 正在匆忙布阵时 , 夷目又劝宋襄公 , 趁楚军立足未稳之机发起进攻 , 以求打败楚军 。 宋襄公还是不同意 。
如此一直等到楚军排好阵势 , 宋襄公才下令宋军出击 。 结果宋军大败 , 宋襄公的亲兵全部战死 , 他本人也受了伤 。
宋国打了败仗 , 损失惨重 , 许多人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夷目的意见 。 宋襄公却反而教育起那些评判自己的人说:“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 。 古之为军也 , 不以阻隘也 。 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 ”不久 , 宋襄公身死 , 留给讲仁义的美名 。
至简历史|汝之所见,非历史全部:宋襄公的仁义与宋康王的残暴,原创
文章图片
2、宋康王的残暴
在历史上 , 宋康王被称为“桀宋” , 意即他就像夏朝末代君主桀一样 , 是一个暴君 。 宋康王之所以被称为“桀宋” , 主要的“罪状”有以下几个:
第一、宋康王的国君之位得位不正 , 他从哥哥手里夺过国君之位的 。 这与讲仁义的宋襄公想要把国君之位让给哥哥目夷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第二、宋康王曾出兵灭掉滕国 , 攻占薛地 , 向东击败齐国 , 夺取五座城 , 向南战胜楚国 , 占地方圆三百里 , 向西打垮魏军 。
第三、为了早日成就霸业 , 宋康王曾射天鞭地 , 砍倒并烧毁神坛 , 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镇慑鬼神 。
第四、宋康王曾在宫室中饮酒 , 令室中的人齐声高呼万岁 , 大堂上的人闻声响应 , 堂下的人接着响应 , 门外的人又继续响应 , 以至于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 。
至简历史|汝之所见,非历史全部:宋襄公的仁义与宋康王的残暴,原创
文章图片
3、历史的另一面
由于前述的两个事例 , 让世人一直以为 , 宋襄公是一个讲仁义的人 。 但熟悉东周历史的细心读者可能也发现了 , 宋襄公其实并非一直讲仁义 , 他也有残暴的时候 。
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之前 , 未能妥善处理继承人的问题 , 结果 , 齐桓公一死 , 他的六个儿子就展开了国君之位的争夺 。 其中 , 太子昭是齐桓公在世时就托付给宋襄公 , 因此 , 在诸兄弟争位中 , 太子昭逃到了宋国 , 请求宋襄公帮忙 。
齐国是当时的大国 , 能够插手齐国的国君继位问题 , 正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 所以 , 对于齐国太子昭的请求 , 宋襄公欣然答应 , 并马上联合了卫、曹、邾等诸侯国 , 送太子昭回国继位 , 就是齐孝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