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网|云数据库已然成熟,阿里云提出“去O”小目标


【雷锋网|云数据库已然成熟,阿里云提出“去O”小目标】
在数据库领域 , 阿里云公开了2020年的一个核心KPI 。
“今年将帮1000家企业'去O' , 完成10000套传统数据仓库上云 。 ”6月9日 , 阿里云数据库负责人李飞飞在2020阿里云峰会上表示 , 经过多年技术演进 , “去O”已进入大规模攻坚阶段 。
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在过去几乎是所有大型企业的标配 。 而当业务互联网化大潮兴起之后 , IOE架构 , 尤其Oracle等传统数据库架构难以满足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需求 , 因此最近几年电信、金融和政务等客户正在核心系统领域加速“去O” 。
七年之前 , 去IOE浪潮潮头刚立 , 七年之后 , 去IOE浪潮已然势不可挡 , 因为实现核心“去O”的云数据库产品已经成熟 。

雷锋网|云数据库已然成熟,阿里云提出“去O”小目标
本文插图

最难是“去O”
IOE是一座大山 , 但去IOE行动往往“行百里者半九十” , 去IOE最难是“去O” 。
企业在实践中按照难易程度 , 往往最先替换IBM小型机 , 然后是EMC存储 , 最后才是Oracle数据库 , 目前有很多企业仍卡在“去O”中途 , 可见数据库行业的壁垒之高 。
过去二十年 , 传统数据库几乎垄断市场 , 数据显示 , 到2017年数据库总市场规模达368亿美元 , 传统数据库一度拥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 。
越是底层技术越难以颠覆 , 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 现代IT基本上是由国外大企业定义 ,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这类基础系统软件一直存在着极高的门槛 , 少数公司控制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包括Oracle、微软、IBM和SAP等 。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 这一拥有40多年历史的行业再次发生巨变 , 近年来 , 开源、分布式和云计算是数据库领域的热词 , 云厂商正在撕裂传统数据库固若金汤的防线 , 而且国内云厂商和国外云厂商的起跑线接近 。
巧合的是 ,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去IOE的源头 , 而互联网巨头推动的云计算 , 也成为众多企业去IOE的阶梯 。
国外市场 , AWS于2014年推出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国内市场 , 阿里云于2017年9月在国内率先发布了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 并于2018年4月正式商用 。
是巧合么?AWS和阿里云都是互联网的典型代表 , 同为电商业务发家 , 孕育出云计算的萌芽 , 又先后走上革新底层IT的道路 。
十年前 , 阿里巴巴曾是甲骨文在亚洲最大的客户 , 但2009年阿里率先喊出“去IOE”并写入公司战略 , 2013年 , 淘宝核心系统最后一台Oracle数据库下线 , 替换整体成功 。 亚马逊也公开表示 , 到2020年将彻底抛弃甲骨文数据库 。
这不是一家公司的个例 , 而是新IT冲击旧IT的权杖交接 。
“仕而优则学 , 学而优则仕” , 毫无疑问 , 亚马逊和阿里将自己的经验再转换为云上技术对外输出 , 对于自身技术储备稍弱的众多企业 , 去O之路有了参考 。
云数据库的成熟
2013年前后 , 棱镜门事件的爆发 , 让政府部门认识到了信息安全 , 开始部署去IOE , 但是受制于当时的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 , 只能说风声大雨点小 。
而如今云数据库的发展已经足以和传统商业数据库分庭抗礼 , 在某些场景更是有独特优势 。
行业分析师指出 , 在全面上云的大背景下 , 商业数据库因其昂贵、高运维难度、以及低扩展性和可用性受到挑战 。 而云数据库则因天然为云定制 , 具备云计算的弹性能力 , 兼具开源数据库的易用、开放特点 , 及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和处理性能等优势 , 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
以阿里云PolarDB为例 , 采用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设计 , 具备快速弹性能力、超大规格、超高可靠性以及两倍于AWS Aurora的性能 。 目前已是阿里云上增长最快的数据库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