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美国封杀的华为,任正非提前下了一招险棋( 三 )


《基本法》对在中国如何发展高科技企业 , 如何管理高科技企业 , 如何管理与开发中国的知识员工 , 如何准确地处理中国企业的所面临的矛盾与冲突 ,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发展的困境等问题 , 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 。
《华为基本法》展现了它神奇的魔力 。 按照计划 , 华为一一兑现当时的承诺 。 时至今日 , 任正非也付出了他无法想象的代价——
他的女儿被羁押近2年无法回家;母亲去世他无法见最后一面;自己动了两次癌症手术……
02、床垫文化
任正非原本有一个光辉灿烂的人生 , 但一切都在1987年毁了 。
他出生在贵州 , 父母都是老师 , 从小家里吃饭能放盐 , 他就觉得是好日子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 17岁他选择入伍 , 在建筑兵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 。
1983年 , 任正非复员转业到深圳 , 在一家企业干到中层领导 。 收入不错 , 社会地位高 , 一切看起来美满幸福 。
但1987年 , 因为一次生意被骗 , 他被企业辞退 , 背负上200多万元的债务 。 在那个年人均工资不足1000元的年代里 , 200万是一个天文数字 。 随后他面对的 , 是婚姻的结束 。
那一年 , 他44岁 , 被生活逼到绝境 。 他和父母、女儿、侄子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屋顶破裂的小屋里 。
那时的孟晚舟年仅15岁 , 她不知道在将来的人生里 , 自己将和父亲面临怎样的雨雪风霜 。
1987年 , 他东拼西凑借来2万1千块钱 , 在深圳一间简易房里 , 创办了华为 。
母亲为了减少开支 , 每天在菜市场鱼虾摊旁边等着 。 鱼虾一死 , 她立买下 , “死鱼的价格便宜很多” 。
几多心酸 , 几多眼泪 。
年轻时的任正非 右一
任正非创立华为虽名为技术公司 , 但最开始做的都是贸易生意 。 为了还钱 , 华为没什么方向 , 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摆地摊卖过减肥药 。
直到开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通信交换机 , 才赚到第一桶金 。
十年时间 , 华为销售额超十亿 , 拥有了数千人的队伍 。
能够得到这样的成绩 , 两个人对任正非最重要 。 一个是当时的香港首富李嘉诚 , 另一个是清华博士郑宝用 。
郑宝用
1992年 , 并不富裕的任正非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研发通信设备 。
这个决定遭到公司一致反对 。 没有相关人才 , 没有多余资金 , 想要实现先进设备的研发 , 无异于痴人说梦 。
任正非一腔热血 , 跑到清华大学找到一位教授签订合作开发协议 。 最终 , 刚刚考上清华博士的郑宝用 , 被导师派到华为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
郑宝用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 , 平时不爱讲话 , 没事就喜欢对着电脑编程 , 为人随和 , 大家都称他为“阿宝” 。
阿宝埋头苦干 , 2年时间里 , 他为华为带来了“床垫文化”——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员工 , 在华为办公室里铺满床垫 。 工作累了 , 躺倒就睡 。 睡醒了 , 洗把脸接着工作 。
而为了研发设备 , 华为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 资金链随时处于断裂的险境 , 任正非无路可退 。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 , 他站在会议室的窗边 , 悲愤地说到:
“华为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 如果这次研发失败 , 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 属于你们的机会多得是 , 我死后 , 大家就各奔东西吧 。 ”
到了1994年 , 开发项目进入最后联调阶段 ,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在美国开打 。 当时项目组带队的天才少年李一男决定 , 项目组可以每天加班到2、3点 , 然后看一场世界杯转播 , 睡到第二天中午再上班 。
10月 , 华为新设备研制成功 , 任正非起了个大有玄机的名字——C&C08数字交换机 。
C&C的格式是模拟当时电信业的老大AT&T , 有两层含义:一是 Country&City (农村&城市) , 表达华为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渴望;二是 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通信) , 数字程控交换机就是计算机和通信的组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