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暴子女,为何严惩困境难破?

近日 , 一段“女子用自行车撞击并掌掴女童的视频”触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 传言版本是:“疑似因女子随手扔垃圾 , 被路过小女孩捡起后感觉尊严受辱 , 就用自行车撞击小女孩 , 并怒扇数个耳光” 。 不过 , 后来警方通报称:“视频中成年女子与小女孩是母女关系” 。 据悉 , 6月5日 , 该女子因其女儿当天扰乱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她)学生发生纠纷被学校两次约谈而气愤 , 于是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 。就“视频”而言 , 如果仅是以画面感定性 , 貌似“传言版本”也能自洽 。 但是 , 却经不起“推敲” 。 因为 , 仅凭“丢弃垃圾被捡起” , 就如此生气 , 不太符合常理 。 不过 , 之所以能传播开来 , 这更多是基于社交媒体不在场的属性:“开篇一张图(视频) , 故事全靠编” 。只是 , 通过警方的实证 , 对于既定的事实 , 更让人感到“后怕” 。 虽然 , 警方已对涉事女子进行批评教育 , 并责令其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就诊” 。 与此同时 , 还告知她教育子女注意方式 。 而涉事女子方面也表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 以后坚决改正 。坦白讲 , 结局看起来很圆满 , 也很符合秩序修正的愿景 。 但是 , 这里面所反映出的“家暴治理”困境 , 却让人感到些许无奈 。 要知道 , 如果她们不是母女关系 , 涉事女子肯定会摊上大事 , 毕竟 , 用自行车撞和掌掴一个女童 , 这已经上升到危害公共安全的层面 , 肯定是要受到严惩的 。然而 , 就因为她们之间存在亲密关系 , 就会被转向“恨铁不成钢”秩序之中 。 说实话 , 这段“母亲家暴女儿”的发生过程 , 如果不是被目击者记录下来 。 可能 , 小范围的目击者传播 , 并不会触动舆论的广泛关注 。 而作为涉事女子 , 可能也不会知道 , 自己的行为存在不妥的地方 。因为 , 对于“家暴”来讲 , 因存在亲密关系的勾连 。 所以 , “凶险本身”很容易被“为你好”掩盖住 。 尤其就父母对子女的“家暴”来讲更是如此 。 因为 , 这其中的“监护人”和“加害者”是同一主体 。 并且基于国内长期的“亲缘文化” , 很难硬性的就“暴力程度”对“加害者”进行惩治 。 所以 , 作为警方来讲 , 也只能进行弥合性处理 。 而这背后的深层机理 , 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追问 。一般来讲 , 父母“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 无论是道德上 , 还是法理上 , 都不需要顾忌什么 。 只要“手段合理” , 以真正的“为你好”为基础 , 应该都能被接受 。 甚至 , 一定程度上的“体罚”也是可以的 。 但是 , 如果用自行车撞击并大力掌掴 , 就确实有些失当 。毕竟 , 对于这样的“暴力行为”而言 , 就算孩子的身体不出问题 , 可能精神层面也会留下阴影 。 父辈们总说 , 这样的场景 , 在她(她)们所处的时代司空见惯 。 但是 , 这依然不能代表这样的“家暴行为”是合理的 。 只能说明 , 那是个较为凶险的时代 。因为 , “管教”本身必须有“克制和爱” 。 这就要求“方式方法”要得体 , 既要达到“管教的效果” , 还“不能有所伤害” 。 说实话 , 这个度确实很难把控 。 可正是因为如此 , 才能区分出“好家教”和“坏家教”的边界 。 因为“好孩子”和“优秀孩子”并非那么容易培养出来 。要知道 , 有很大一部分父母的育儿认知 , 确实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步调 。 就国内的家庭秩序来讲 ,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 , 都依靠宗法维持 。 所以 , 子女的命运 , 近乎掌握在父母手里 。 这种认知而言 , 虽然当下已经被淡化 。 但是 , 仍然有很多人觉得“孩子是自己的 , 自己想怎么样就这样” 。所以出现“父母家暴子女”的现象 , 也就不足为奇 。 就目前来讲 , 这样的事情应该不是少数 , 只不过大多数发生在自己家里 , 外人不好去干涉 。 因为 , 在市井的秩序里 , 道德依然是核心力量 , 只要不出人命 , 警察也只能“和稀泥” 。于此 , 就孩子来讲 , 很多时候也是没得选 。 遇上认知能力不足的父母 , 也只能盼望自己快点长大 。 因为 , 在道德秩序的基质里 , 就算再怎么认知力不足的父母 , 也知道孩子大了不能再打 。 因为 , 他(她)们很清楚 , “懂事儿的孩子能记住是非” 。 至于 , “家暴孩子”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 可能他(她)们并不会去考虑 。事实上 , “适度的体罚” , 对于“坏孩子”确实是管用的 。 但是 , 很多时候 , “体罚的度”却成为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 。 一般来讲 , 孩子从懂事起 , 确实就不应该借助打骂来纠正错误 。 就如“母亲用自行车撞击并掌掴女儿”的事情来讲 , 很大程度上 , 其实是“泄愤” , 而非“管教” 。因为 , 在警方通报的细节中 , 明确提到女童在学校扰乱课堂纪律并与其他(她)学生发生纠纷 。 当然 , 更为触目的是 , 家长“被两次约谈”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学生犯错 , 老师让学生“叫家长” , 这是老师实在“无法管教”后的大招 。 当然 , 家长被叫肯定会被老师“严正声明” 。这种情况下 , 如果家长不能理性看待问题 , 就会拿孩子撒气 。 所以 , 很多时候 , 对于热衷“叫家长”的老师来讲 , 除却要指出孩子的问题 , 也要注意引导家长 , 或联合家长一起去约束孩子 , 管教孩子 。 而非认为“学生有错” , 就把问题抛给家长 , 顺带将情绪抛给家长 。 这种简单的方式 , 从根本上讲 , 其实是“懒政思维” 。另外 , 在我们的社会组织框架中 , 因未设置专门的婴孩福利机构 , 所以就无法“暂时剥夺”使用暴力管教孩子父母的监护权 。 于此 , 对于孩子来讲 , 就算父母把自己打的皮开肉绽 , 作为公共尺度的考量 , 依然认为父母是最安全的堡垒(基于虎毒不食子) 。所以 , 很多时候 , 并不是法理不想去严办 , 而是现实不允许 。 说实话 , 如果把“打人的母亲”进行严惩 , 顺带把监护权拿下 , 可能女童的生活就会彻底陷入绝境 。 所以 , 就目前来讲 , 对于“父母家暴孩子的行为”只能是道德上抨击 , 措施上引导 。当然 , 这些也限于孩子没有被致命风险的情况下 。 就如黑龙江“4岁女童”被继母生父虐打致颅内出血的情况 , 肯定是要严惩的 。 因为 , 它本身已经超越“管教的范畴” , 从出发点和目的性来讲 , 就是致命的打击过程 。 所以 , 就算难办 , 也要必须严惩 。 毕竟 , 人命关天 , 不能再去和稀泥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