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渐渐走出抑郁 焦虑

(一)人为什么会焦虑?
首先,从小就比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容易紧张、不安。担心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够优秀,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失去自己现在拥有的。就像一个小孩子,他需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有礼貌...才会被父母、亲戚和老师喜欢,否则就会被冷落、贬低或打骂。所以,容易焦虑的人通常比较有上进心,做事情努力、认真,希望做得好、做的优秀,被认可、被支持,闲不住,否则就会感到心里不安。就是这样的性格基础,如果在以后遇到阻力、受到了挫折之后,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好像都得不到认可,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出现无力、烦躁、厌倦、回避、身体疼痛的身心感受和表现。一些生活的重大事件,也可能会引发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比如自己看重的人、事、物即将离自己而去,而自己感觉无力挽回。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心跳加速、昏厥感和濒死感等急性惊恐症状。
(二)焦虑之后的下意识反应
通常在出现一些焦虑和惊恐发作的症状表现之后,当事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问题所在,会认为自己真的生病了。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也会通过测试,给当事人诊断为焦虑症或者惊恐发作,用病理化的方式来解释这一人的身心现象。
当事人就会认为自己真的病了,然后寻求相应的解决之法。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当事人会担心自己得心脏病,或者其他突发疾病,而意外死去,所以会去医院做各种身体的检查,以确保自己的健康的、安全的,而检查结果又显示没有什么问题。比较严重的当事人还会怀疑医生敷衍自己、欺骗自己,怀疑检查过程不仔细、不专业,所以才会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当意识到自己是心理出了问题之后,又会希望通过医院、心理医生、药物,减轻或者去掉这一症状表现,结果往往也是徒劳的。
一些外在的辅助手段,比如药物、相应的安慰剂,尽管可以使人感觉到一些心安,但相应的副作用,也会让当事人无法接受。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去深入挖掘心理动力机制,从内心深处提升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认知、观念的调整
【怎样渐渐走出抑郁 焦虑】 首先,要正确的看待焦虑和惊恐发作这一身心现象。
是因为人的内心里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而又在生活中遇到了阻力、经受了挫折,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依然感觉未来是不可控的、不安全的,所以才会感到焦虑、不安。在即将面临重大失去,或者预感到可能会失去的时候,才会出现强烈的无力感和濒死感。
而焦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想象,因为人们的努力和付出并不一定会得到回报。而且还可能面临着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人们不止满足于有饭吃、有衣穿,还要有房子住、有车开,还要住大房子、开好车...而且自己的努力还不一定会被看到和认可。
当今社会的竞争关系,也让人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疏远,情感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普遍性的缺乏情感的支持。而被认可又是有条件的,需要自己表现的优秀、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孤单的、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感觉,也会让人的内心里惶恐、不安。
而会出现一些无力、容易疲劳、厌倦、身体不适、疼痛、孤单、无助感,甚至是昏厥、濒死感,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而如果在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无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甚至是痛恨、伤害自己,就会进一步的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使自己更加的焦虑、恐惧。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了,那么谁还能够来爱你呢?所以,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是改变的第一步,接纳是变好的开始。
(四)用实际行动做出改变
在自己已经很焦虑、感觉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可以先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放松、减压。拿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休息。而休息并不是窝在家里、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样会使自己更加的痛苦。而是说多出去散散心、做做运动,从事一些兴趣、爱好、社会活动,愉悦、放松自己的身心。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快乐元素,相当于人体“吗啡”,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比吃药的效果要好的多,可以坚持多做运动。如果一开始感觉无力、不想动,可以做一些比如散步、快走、瑜伽...等比较舒缓的运动。
磨刀不误砍材工,以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心境去学习、工作,会更有效率,更容易取得成功,也就更容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人际关系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找到一些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的朋友,和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愉快的玩耍,这样可以感觉到被陪伴、被支持、被温暖,身心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放松和休息。如果暂时找不到这样的人,可以先去做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陪伴、理解和情感支持。
再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亲密、家庭关系,家就像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有家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人就会变的更有力量感和希望感。这一点对当事人来说可能会比较难,当可能就是因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才会变的如此焦虑和恐惧。
那么在自己还无力改变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情况下,不妨试着去理解、去感受、去爱自己的家人。让家人感受到自己的理解和爱,用爱去温暖、融化他们。
相信他们也会慢慢的学会爱你、理解你的。另外,在遇到生活的重大转变之后,可能需要面临角色的转换、价值感的重新确立。在这一时期,人会比较迷茫,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被人需要,从而感觉自卑、焦虑不安,然后经常回忆过去。
比如女性朋友,在结婚之前,是处于被追求、被照顾的位置,就像一个“公主”,会感觉比较有价值感、比较自信、开心。在结婚、生孩子之后,则变成了照顾孩子、照顾老公的角色,需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而此时感觉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喜欢、被需要,就像是从一个“公主”变成了“女仆”,就会感觉不安、无法接受。此时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慢慢学会照顾家人,重新确立自己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在老去,也会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爱和照顾。
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责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价值所在,是我们成长和改变的需要。
(五)焦虑意味着人在成长
对自己比较满意,安于现状的人,通常是不会有焦虑的。只有当人意识到了自己问题,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变的更好的时候,才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正所谓知足常乐、知不足而进取。人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等自己的人生再上一个台阶,就会出现新的稳定和安全感,就有更高的生命品质。想要轻松、快乐,就可以接受现在,懂得满足、学会感恩。想要进步、变得更好,就需要发现自己的问题,鞭策自己去改变。在满足与不足、进取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这样人既可以享受当下生活的安逸,而又可以持续的改变、进步。而又不至于太焦虑,保持相对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面对现在和以后的生活。
通常人们会认为,只有吃苦了,才是努力了,才会有好的成果。可同时,人们在痛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工作,效率是很低的。而轻松、愉快、热爱的人才更容易投入,更容易高效率的学习、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就。一般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因为热爱,而非被逼迫。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感到焦虑、不安,做事效率变低的时候,你不妨先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工作,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情。磨刀不误砍柴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再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把学习、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经过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调整,相信大家很快就可以好起来。一、这段焦虑或惊恐的经历和你现在的经验、体会,会对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和以后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正面的启示,和积极的影响呢?二、你在以后遇到其他现实、心理方面的困扰的时候,是否可以用到这段经历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更好的去面对和处理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