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喷口探索神秘“蔚蓝”的“利器”——世界海洋日看我国自主研发深海探测装备( 二 )


海洋实时观测数据长期依靠卫星遥感和浮标 。用于观测水下和深海数据的潜标只能每年回收一次,无法像卫星遥感和浮标那样获得实时数据 。这是因为潜标最上面一个浮体距离海平面还有四五百米,数据很难穿透海水传输到卫星上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汪嘉宁介绍,在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建立过程中,科研人员突破了潜标数据无法长期稳定实时传输的海洋观测难题,并将实时传输观测数据的深度由1000米逐步拓展至6000米 。
【热液喷口探索神秘“蔚蓝”的“利器”——世界海洋日看我国自主研发深海探测装备】“科研人员在水面上安装了一个实时传输数据的浮体,它与潜标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连接 。潜标将数据传输给浮体,浮体发射到卫星上,卫星再反馈回陆地实验室 。”汪嘉宁说 。
2019年,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开始由北斗卫星实时传输潜标数据,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科研人员还依靠北斗卫星实现了双向通讯,数据不仅能实时回传至陆地实验室,科研人员也能在陆地远程控制深海潜标 。
截至目前,由20套潜标和3套大型浮标组成的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已持续稳定运行6年,服务于深海前沿研究、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等,特别是实时传输回的数据提高了气候和海洋环境预报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