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伟大“妈妈”: 87个“儿女”九成考上大学,11个清华、9个北大( 二 )


麦琼方看着这一幕幕之后心里久久不得平静 , 虽然她的家庭也不富裕 , 但她从没想到还有人过着这么苦的日子 , 于是在她心里出现了有一个声音 , 这个声音告诉她一定要为这里和天下所有的穷苦人做点什么 。
说干就干 。 她回到百色之后 , 马上把她在洗衣房里收集的很多别人不要的衣服认真消毒消毒 , 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购买了很多在乡下难得一见食物 , 把他们装在两个麻袋里 , 挑到周边困难的乡镇 , 分给那里有需要的乡亲们 。
在这个过程中 , 一个孩子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 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 , 高考考上了桂林的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 但是家里拿不出足够的钱送她去念书 。
麦琼方看着她消瘦单薄的脸 , 看着她眼里透露出的对继续学习的向往 , 她陷入了不忍 , 不忍看见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因为贫困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 她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她积蓄 , 给这个孩子交了学费 , 这成了她资助的孩子的开始 。
这一资助 , 就是四十多年 。 在这漫长的助学路上 , 她不但资助了许多读不起书的孩子 , 有把很多无人抚养孤儿就直接带自己的家照顾 。
小家大爱 , 温暖四方麦琼方的事迹为人所知后 , 记者们纷纷去到麦琼方的家登门采访 , 从记者的描述中 , 我们得知她的家并不大 。 位于他工作的医院一栋废弃的办公楼上 。 原来是三个医生的办公室 , 有了新办公楼之后 , 医院就分配给了他 。
这三间房的布局也都差不多 。 靠墙的摆着高低床 , 一共有五张 , 可以睡十个孩子 。 加上沙发和地铺 , 算下来可以供14个孩子住宿 。 这么多孩子 , 光吃饭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据麦琼方后来在采访中说 , 每个月光大米 , 这些孩子能吃掉差不多90公斤 , 不算炒菜炖汤 , 每天光焖米饭就有不小的工作量
但麦琼方却丝毫不觉得劳累 , 她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机器一样 , 日夜不停地为了这些孩子而操劳 。 她对记者说 , 只要她能看到这些孩子健健康康长大 , 快快乐乐成长 , 她就满足而充满力量了 。
但现实毕竟不是童话 , 巧妇也会面临无米之炊的难题 。 麦琼方家里的日子并不算不富裕 , 哪怕把她丈夫辛苦挣来的微薄的工资都利用起来 , 也喂不饱这么多吃饭的嘴 。
为了能给这些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生活环境 , 了他们能够更心无旁骛的去读书 , 麦琼方不辞辛劳 , 常年打着多份工 。 她白天在医院洗衣房工作 , 晚上去临近的夜市摊位帮人刷碗 , 到了深夜 , 在孩子们都沉沉睡去之后 , 她披星戴月的回到工作的医院去守大门 。
即使这样 , 她和她的孩子们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 , 她甚至要去向亲戚朋友和同事讨粮来保证孩子们吃的不断顿 。
后来 , 随着她的事迹越来越为身边人所知 ,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 , 她租10多亩地 , 自己种粮种菜 , 还在地头圈了一块地 , 养一些鸡鸭等家禽 , 这样 , 孩子们的温饱问题 , 才得以解决 。
而她的那些孩子们也没有辜负她的希望 , 正如笔者上文所叙 , 她收养的87个“儿女”中 , 九成的都考上了大学 , 考上顶尖名校清华大学11人 , 北京大学9人 。 还有47个“儿女”目前在国外学习和工作 。
中国有句老话叫真心换真心 , 她倾注了爱照顾的孩子们 , 一辈子都没有忘记麦琼方的抚育和资助之恩 , 在这些孩子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 , 第一件事想的就是回来报答妈妈 , 让她不要再像之前那样的辛苦 , 希望让她们这位操劳半生的母亲过几天好日子 。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 善良而淳朴的麦琼方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 不管是谁想报答她的恩情 , 麦琼方都不断重复着自己对第一个孩子说的那段话——等你们有能力了 , 一定要去帮帮别人 。
这段话 , 不知会让多少人汗颜惭愧 。
帮助别人 , 活出人生的意义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不是一种享受 , 而是一份辛劳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