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为什么讲错了
“月收千元说”引起的舆情 , 更值得澄清的一些学者的误读和曲解 。 大名鼎鼎、专攻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家李实居然如此解释总理的“6亿人月收入1000元”:“从构成情况看 , 这6亿人不仅包括在就业、有收入的人口 , 也包括无就业、无收入的人口 , 如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 。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 李实根本不了解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制度的实施方案 , 错误地认为住户调查以个人为单位 。 实际上住户调查如果以个人为单位 ,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中国属劳动参与率比较高的国家 , 劳动人口约9亿人 , 非劳动人口有5亿多人(这就接近6亿人了 , 这难道值得能用来说明民生困难吗?) 。 “无就业、无收入的人口 , 如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分布在各个家庭中 , 他们自己无收入 , 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可支配收入” , 也不直接反映贫困程度 。 如一个三口之家 , 夫妻收入分别为2万元、1万元 , 孩子无收入 , 按李实的说法 , 似乎三个人的月收入分别为2万元、1万元、0元 , 其中一个包括在6亿人中 。 如果马云的孩子还在上学 , 是不是也要占这6亿人的一个名额?这样统计显然是荒唐的 。按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制度 , 住户调查以家庭为单位 。 目前 , 我国住户调查样本为1800个市县的16万个住户(样本住户三年一轮换) 。 通过对这16万个住户的统计调查 , 得出每一个住户的可支配收入 。 家庭可支配收入除以该住户人口数 , 可得出该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统计各住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 , 将16万个样本住户按各住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序 , 并按顺序进行五等份收入分组(每组包括20%的住户) , 对应各组分别称为低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 2019年住户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 , 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 , 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 , 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 ,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李克强总理所讲的“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 , 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 其含义是包含6亿人口的中国最穷的家庭 , 其可支配收入之和再按6亿人平均 , 结果是这6亿人平均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元/月或12000元/年 。这6亿人在哪儿?就在最穷的低收入组住户和中低收入组住户中 , 可能还包括中间收入组住户中收入最低的一部分家庭 , 这与李实所说的“无就业、无收入的人口 , 如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完全是两个概念 。 因为老人、儿童、学生同样分布在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住户 , 他们的“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可能远远高于12000元 。 假设马云年收入500亿元 , 他娶了250个老婆 , 生了249个孩子 , 老婆孩子都“无就业、无收入” , 他们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仍高达1亿元 , 当然可以过“岁月静好”、“厉害了”的生活 , 怎么可能因“无就业、无收入”计入到中国最穷的6亿人中?不能将穷人与非劳动人口混同 , 这是常识 。 中国有5亿、6亿非劳动人口 , 是很正常的状态 , 也用不着奇怪 , 其实同西方一些国家相比 , 中国的劳动人口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对应的是抚养比偏低一些) , “人口红利”还没吃完 。 中国的真问题是 , 拥有6 亿人的最穷的近2亿个家庭 , 其人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 。 当下的中国 , 月入多少才能过“值得过”的生活?这2亿个家庭、6亿人口在怎样为活着而挣扎?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女子监狱没有男犯人,每年还有几百人怀孕
- 平原公子:高中语文第一课为什么是《沁园春》
- 思想为什么要统一?我们应该怎样统一思想?
- 欧洲想从俄罗斯买点气,美国为什么老挡道
- 静默如初|白花了4万块,为什么仍是有许多人愿意干
- 青年|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对教师意见越来越大,对教师不满,原因是什么?
- 青年|三峡大坝为什么要在汛期泄洪?
- 为什么有的人反对吃狗肉却不反对吃法国鹅肝?
- 疫情失控丑闻不断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支持特朗普
- 嫦娥五号:我们为什么要去月亮上“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