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硕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屈才”吗?( 二 )

清北硕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屈才”吗?
当然 , 教师的专业素养 , 不仅体现为外显的教学能力 , 还要内在的教学知识、教育信念和教育品格 , 这些也并不因为他(她)是名校毕业生 , 就是教育的“大材” , 在这些名校生的职业生涯前方 , 还将面对更多挑战 。要当中学老师 , 须过两道关虽说北大、清华毕业生都自带光环 , 但也不意味着可以免试进入中学教师的队伍 。 和普通师范生应聘一样 , 笔试、面试两关 , 他们必须一关关过 。笔试招聘学校一般都按学科出题 , 无论是师范生 , 还是北大、清华毕业生 , 一视同仁 , 都是同一份卷子(专门招聘竞赛教练除外) 。题目主要涉及各学科高中课本基本知识点和高考复习内容 , 所以会包括若干高考题型 , 要教学生 , 老师自己先要会做;有些学科也会有少量的竞赛题 , 试试未来老师在业务方面的钻研潜力 。据说 , 类似笔试 , 北大、清华毕业生优势明显 , 毕竟有高中学霸的底子在 , 解题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灵活度的确相对比较好 , 但是师范生也有自己的师范生长期积累下来的职业技能优势 。面试以微课、说课等形式开展 。 但像杭高等学校 , 有的学科考虑到北大、清华等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实际情况 , 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师职业培训 , 所以有的学科会酌情允许应聘者用讲解自己的硕士毕业设计等方式来替代 , 借此考察他们的学科素养、学术水平和思维逻辑、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人会说 , 会学 , 不一定会教 。 所以 , 面试官基本都是各校的学科带头人 , 不但有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 , 甚至有金牌学科竞赛教练 , 清一色独具慧眼的大咖 。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 不好吗?2018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这份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强调 , 兴国必先强师 。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 , 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 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据了解 , 2018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中 , 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3.10% , 与经合组织(OECD)国家初中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平均比例为45.5%相比明显偏低 。这些清北的硕士从事中学老师也许职业很出人意料 , 但就他们的所学发挥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来说 , 这些清北学子不仅没有“屈才” , 更达到了不悔所学、人尽其才 , 学有所用了 。 看看这份成绩单 , 这家中学在2019年度的高考中 , 本科率达到100% , 理科重点率85.3% , 提升率为深圳市第一 。 这样一份成果 , 不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理想需要吗?换句话说 , 这些清北硕士之所以选择了这家中学 , 除了“为国家”的“大理想”之外 , 更有收入高、待遇优的“小理想” 。 一个大学生学成以后 , 既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 又得到了稳定的工作 , 优厚的收入 , “大小兼顾” , 这不也正是万千学子的理想目标吗?清北硕博士毕业,当中学老师“屈才”吗?
正如杭州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说的那样 , 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就应该从先给孩子最好的老师开始 。对这种事情 , 一些人之所以“诧异” 。 还是由于过去的那种“状元及第”陈旧认识在作怪 , 在那种观念中 , 上了高等院校 , 尤其是北大清华 , 就应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 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最大的特点就是当官或从事一些国家重要的岗位 。 当然 , 这一切是不包括中学教师的 。 这也是一种极端自私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表现 , 在这样的观念中 , 学有所成 , 能干什么不重要 , 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不重要 , 重要的就是这些学府能为自己个人带来多大的荣光和尊贵?这种思想在我们社会里根深蒂固 。 一些名牌大学生毕业后情愿“啃老”而不愿工作 , 北大学子卖猪肉甚至成了“笑话” , 而病根就在这里 。更应该看到 ,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相当普遍 , 即便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缺人才 。 我们也要改变一种认识 , 为了国家的需要 , 也是为了社会 , 为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 大学生及清北的毕业生从事任何行业和岗位 , 只要是合理合法 , 学有所用 , 甚至发挥所长 , 就不该受到质疑和非议 , 反而更该支持和点赞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