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安之|老四朱棣造反的时候,其他二十多个儿子在干什么?,朱元璋有26子( 二 )
按史书记载来看 , 如果没有朱棣这出其不意的一招 , 说不定宁王也想掺和进来 , 来夺取天下 , 不过朱棣如此出其不意 , 宁王只能是被迫支持他 。
宁王的下场也不太好 , 虽然他出力不小 , 但是也受到了朱棣的猜忌和不信任 , 所以朱棣登基以后 , 将朱权改封于南昌 , 并加以打压 , 朱权的后半生并不好过 , 最终是郁郁而终 。
五、部分实权藩王 , 要么中立 , 要么支持建文帝 , 要么墙头草 , 共6人
说到这里已经交代了十九位藩王 , 而剩下的六位藩王则是属于有一定影响力的藩王 , 他们各自选择了中立 , 或者是支持建文帝 , 或者是墙头草随风倒 。
朱棣的六弟楚王朱桢在当时属于实权派 , 坐镇武昌 , 选择的是中立 。 没有明确倾向于朱棣或者建文帝一方 , 不过这对朱棣来说 , 已经很不错了 , 所以朱棣登基以后 , 朱桢的待遇还不错 。
文章图片
十一弟蜀王朱椿 , 身在天府之国 , 属于中立派 。 靖难以后 , 待遇也不错 , 没有受到打压 。
十四弟肃王朱楧 , 是九大塞王之一 , 可以说是实权派之一 。 建文元年因为封地太偏远 , 请求移镇兰州成功 , 忙着搬家 , 并没有掺和靖难之役 。
十六弟庆王朱栴 , 属于明初九大塞王之一 , 但因就藩时间晚等因素 , 其实并不是多么强大 , 在靖难时选择了中立 。
以上四位藩王兄弟 , 属于中立派 。
剩下的十五弟辽王朱植属于是明确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藩王了 , 朱棣起靖难以后 , 建文帝害怕他支持朱棣 , 召他入京 , 朱植便从海路来到南京 , 封地被改为荆州 。
靖难以后 , 朱棣对朱植进行打压 , 削其护卫 , 但晚景比备受打压的宁王来说好多了 。
朱棣的十九弟谷王朱惠则是一个墙头草或者说是野心家 , 靖难之役刚开始时 , 支持建文帝朱允炆 , 听从其安排 , 后来朱棣一路攻至南京城下 , 谷王见势便开金川门迎朱棣进城 , 后来意图造反 , 被朱棣废为庶人 , 于宣德年间死于狱中 。
文章图片
最后总结来说 ,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分封的诸王 , 在靖难之役时并没有成为第三方势力 , 这其中原因是复杂的 , 有着实权派藩王逝去的原因 , 像九大塞王中秦王和晋王当时已经逝去 , 不然若是他们在 , 无论帮朱棣或者建文帝 , 都足以影响整个大局 。
有着很多藩王年纪尚小没来得及就藩 , 没有实权的原因 。
更有着不少实权派藩王选择中立的原因 , 因为建文帝不放心他们 , 没用他们对付朱棣 , 他们自然乐得坐壁上观 。
而从中也可以侧面看出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制 , 虽然被很多人所诟病 ,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 , 不然的话 , 燕王朱棣起兵 , 其他藩王肯定会响应 , 或者成为独立于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之外的第三方势力 , 进而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汉之七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那般乱局 。
但是这种乱局并没有发生 , 虽然原因很多 , 但本质上来说 , 有个关键原因在于明太祖朱元璋在分封制上已经限定了藩王的权力 , 他们只是供卫中央朝廷的定位 , 而非汉、晋时期那种强大到宛若国中之国的藩王 。
只不过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后 , 因为害怕后世再出现效仿他的藩王 , 所以对藩王制度进行大改 , 削其兵权 , 使其从供卫朝廷定位 , 成为混吃等死的存在 , 发挥不出一点作用 , 还成为朝廷巨大的财政负担 , 使藩王制度成为后世诟病明朝的原因之一 。
文章图片
【宋安之|老四朱棣造反的时候,其他二十多个儿子在干什么?,朱元璋有26子】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 , 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 , 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 , 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
推荐阅读
- 『康熙』老八实力这么强,为何输给老四?老四为何在雍正四年才收拾他?
- 宋安之|如果他当皇帝未必不如李世民,被史书丑化的开国太子李建成
- 虚天一道|心安之处是吾乡千古忠孝楷模——安金藏,剖心鸣冤救主上
- 宋安之|朱元璋传位于朱棣,是否可以避免靖难之役?,朱标病逝以后
- 宋安之|雍正帝还有哪些神回复?,除了“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 宋安之|哪个对清朝贡献更大?,雍正帝和乾隆帝父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