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 王朝阳 实习采访人员 冯玉龙
栩栩如生的泥塑佛像
精巧别致的青铜器皿
饱含底蕴的“农砖”拓片
音色浑厚的小锣鼓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6月5日上午的杨凌示范区五泉镇王上村再次“走红”网络 , 在这里举办的“小康路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宣传活动暨“杨凌首届农产品直播集市”正式拉开帷幕 , 在活动现场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形式各样的非遗文化项目格外引人注目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在非遗展示区 , 一方小小的“农砖”拓片、一只精美的青铜器、一个颜色鲜红的锣鼓都成为游客眼中的“稀罕物” , 拍照留念、操作体验、讲述历史底蕴……在场的杨凌非遗传承人口中滔滔不绝地解说着 , 手里还不停地忙活着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素有“泥人周”别号的周晓鹏正在为参观游客讲述家族传承泥塑历史 , 以泥土为原料 , 以手工捏制成形 , 或塑或彩 , 以人物、动物为主 , 家族传承至今已有四代 。 周晓鹏还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所创作的泥塑作品主要包括宗教类、民俗类、现代类三大类 , 将三秦人质朴的文化元素融合到泥人中 , 在2017年获得杨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奖 。 他表示自己将不遗余力做好泥塑事业 , 为将泥塑文化传承而不懈奋斗 。 “举办这样的活动 , 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 既可以让泥塑被更多的群众所熟知 , 也能让这份事业得以传承 。 ”周晓鹏说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在网上看到今天杨凌王上村举办活动 , 一大早就带着孩子来看看 , 刚给孩子讲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 完了还给孩子捏了个泥塑像 。 ”来自宝鸡的陈先生刚说完 , 就带着孩子走向直播带货展演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杨凌非遗文化项目正是杨凌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女人会烧火 , 男人精铸铜 , 老人善做鼓 , 青年跑经营”这是对杨凌上川口锣鼓生产场面的生动描写 , 在锣鼓展示区 , 造型精美的锣鼓成为参会游客围观的焦点 。 上川口村鼓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 , 300多年来 , 正是靠着世代传承 , 做鼓的技艺才得以保存下来 。 白茬鼓、红鼓、双曲双龙彩鼓、花瓶鼓、堂鼓、腰鼓等20多种 。 近几年 , 鼓的销量倍增 , 而且出售的地方也越来越远 , 甚至销往国外 , 锣鼓文化已然成为杨凌厚重农耕文化的一部分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
本文插图

木雕工艺、剪纸……在活动现场 , 像这些标有“杨凌符号”的非遗文化元素还有很多 , 来自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地的千余名游客“打卡”王上村 , 参会的同时 , 也亲自体验了杨凌非遗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 。
【农业科技报|“非遗”在杨凌王上村换发“新活力”】编辑:任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