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不震主福禄寿俱全郭子仪堪称千古第一臣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七朝 , 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 。 他数次在危难中挽救大唐江山 , 戎马一生、功高盖世却不被皇帝疑忌 , 能长保荣华富贵 , 被封为汾阳郡王 , 担任宰相长达二十四年 。 他的福泽还荫及子孙 , 七子八婿都是达官贵人 , 孙女还成了皇太后 , 满床笏这一典故就反映了郭家权贵一堂的盛况 。 他不但在唐代勋名卓著 , 名声还流传后世 , 历代都被尊奉祭祀 , 堪称千古第一臣 。
郭子仪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的人物 。 他早年参加武举 , 成绩优秀 , 由此进入军队服役 , 并按照资历慢慢升迁 。 在58岁之前 , 郭子仪的经历是乏善可陈的 , 如果这样下去的话 , 他在历史上将是默默无闻的 。公元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 给了郭子仪特殊的机遇 , 让他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 安禄山起兵后 , 唐玄宗调年近花甲的郭子仪率西北边防军朔方军参与平定叛乱 。 郭子仪和另一名将李光弼互相配合 , 多次击败安史叛军 。 757年 , 郭子仪率朔方军在回纥军的配合下 , 先后收复京城长安、东都洛阳 , 长安的老百姓欢呼: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官军 。 郭子仪入朝 , 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 , 并夸奖他对国家实在有再造之功 。758年 , 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名节度使率军围攻叛军 。 由于安禄山的前车之鉴 , 唐肃宗害怕将领们拥兵自重 , 所以大军不设元帅 , 派宦官鱼朝恩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 代行元帅的权力 。 决战之日 , 战斗中突起大风 , 唐军与叛军都大惊 , 分别溃退 。 唐军在溃散中损失很大 , 鱼朝恩把战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的身上 , 郭子仪被剥夺了兵权 , 只担任虚职 , 但他仍忠心大唐王室 , 等待为国效力的机会 。后来 , 朔方军、河东军叛乱 , 朝廷害怕他们和安史叛军联合 , 想招抚他们 。 但当时带兵的将领们资历浅 , 没有威望 , 这时朝廷又想到了郭子仪 , 起用他去平定叛乱 。 郭子仪果然不负众望 , 凭着自己的威信 , 很快平息了叛乱 。唐代宗即位后 , 宦官程元振因为有拥立之功 , 很受宠信 , 他嫉恨老将们的威望 , 尤其是郭子仪 , 就挑拨代宗和郭子仪的关系 。 代宗由于新继位 , 也害怕镇不住这些老将 , 于是再一次夺去了郭子仪的兵权 。 郭子仪这次不再忍耐 , 上书皇帝 , 表达自己的忠心 , 把代宗的父亲肃宗赐的一千多件诏书呈送给了皇帝 , 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 肃宗曾在诏书中反复夸奖郭子仪的功劳 , 称赞他的忠心 , 郭子仪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告诉代宗:你老爹都肯定我的功劳 , 不怀疑我的忠心 , 你现在刚上台就怀疑我?郭子仪的这一手果然弄得代宗很狼狈 , 代宗不得不下诏向郭子仪道歉:我刚继位 , 德行不够 , 也很糊涂 , 让您担心忧虑 , 是我的错误 。 我很惭愧 , 您就别担心了 。 话说得很漂亮 , 但最终没有恢复郭子仪的兵权 , 而是让他担任肃宗的山陵使 , 也就是给肃宗修坟去了 , 实际上是闲置起来了 。
此后 , 安史之乱结束 , 但唐朝并没有获得安定 , 西面的吐蕃成了新的威胁 。 763年 , 吐蕃入侵 , 唐军作战失利 。 代宗惊慌失措 , 不知道该怎么办 , 赶紧起用郭子仪去抵御吐蕃 , 同时征召各地将领们前来保驾勤王 。 后来敌军逼近京师长安 , 代宗逃离长安 , 跑到了陕州 。此时的郭子仪已经好几年没有掌握兵权 , 身边根本没有部队 , 只有20名部下 , 战马也不全 , 只好取民间养的马充数 , 这样的情况怎么打仗?但郭子仪一得到皇帝的命令 , 就带着这20人赶往前线 , 收拢溃散的唐军 , 抵御吐蕃 。 这说明郭子仪以大局为重 , 并没有计较皇帝以前对他的闲置 。而各地握有大军的将领却根本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 , 有的是害怕敌人 , 有的是怕被皇帝身边的宦官陷害 。 驻扎在徐州的名将李光弼 , 本来与郭子仪齐名 , 世称“李郭” ,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 , 战功比郭子仪还高 , 被推为中兴第一功臣 。 因为害怕被宦官鱼朝恩等人陷害 , 李光弼一直没有带兵去保卫朝廷 , 而是找各种理由拖延 , 受到人们的指责 , 也失去了部下将领的尊重 。相比之下 , 更能体现出郭子仪的大智大勇 , 手中没有部队 , 却敢于去前线抵抗敌人 , 这消除了皇帝对郭子仪忠心的怀疑 , 郭子仪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敬重 , 此后郭子仪一直掌握着兵权 。 郭子仪击退吐蕃 , 收复长安后 , 代宗回到长安 , 再次向郭子仪道歉:我没有早点重用你 , 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 代宗还赐给郭子仪铁券 , 并把郭子仪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 与唐代开国功臣并列 , 以表彰郭子仪的功勋 。后来 , 因为郭子仪的功劳实在太大 , 代宗准备封郭子仪为尚书令 , 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举动 。 因为唐太宗在唐朝担任过尚书令 , 他当上皇帝后 , 尚书令这一职位就一直空着 , 以示对唐太宗的尊崇 。 此后一百多年 , 只有代宗的太子因为立有战功 , 才被授予尚书令 。 也就是说 , 尚书令这一职位不授予臣子 , 最低也是皇太子级别才有资格 。 代宗此举 , 表明他对郭子仪是封无可封 , 不知道怎么笼络才好 。 郭子仪是很知道进退的 , 并没有功劳大就昏了头 , 他反复拒绝 , 代宗只好作罢 , 命令把郭子仪这种高风亮节的事迹记入国史中 。765年 , 更大的一次危机来临 , 唐朝的叛将 , 也是郭子仪的老部下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党项等 , 共30万人入侵唐朝 , 长安城内一片惊慌 。 郭子仪奉命率军一万多人抵抗 , 众寡不敌 , 这一仗该怎么打?这次 , 郭子仪表现出来政治家的格局与见识 , 他不与敌人硬碰硬 , 决定打政治仗 , 分化吐蕃、回纥 。 回纥以前是唐朝的盟友 , 曾配合唐朝作战 , 收复了长安、洛阳 , 与唐代宗、郭子仪的交情很好 。 这次入侵 , 是因为仆固怀恩骗回纥人 , 说唐代宗、郭子仪都死了 , 唐朝没有人主持大局 , 所以回纥人想跟着抢点东西 , 占点便宜 。郭子仪了解这一情况 , 决定亲自到回纥军中谈判 , 把他们争取过来 。 部下劝郭子仪到回纥军中 , 要多带兵马保护 。 郭子仪说 , 多带兵马反而有害 , 只带了少数人来到了回纥军中 。 回纥人见郭子仪果然没死 , 纷纷下拜 。 郭子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说服回纥与唐朝联合 , 共同击败了吐蕃 , 化解了危机 。可以说 , 郭子仪不但是一名军事家 , 更是政治家 , 在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事纠葛中更体现了他的智慧与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