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660多种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到底影响几何?

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 其中 , 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 日前 , 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 在涉及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时 , 给出了以上数据 。
那么 ,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种 , 通过何种途径入侵我国?它们对我国造成或具有哪些潜在威胁 , 应该如何防范?针对上述公众关心的问题 , 本报采访人员采访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方舟 。
植物最多 , 主要来自美洲
在这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当中 , 最多的是入侵植物 , 占到一半多 , 有370种;其次是动物 , 占到1/3 , 有220种;也包括少量的菌物、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 马方舟介绍 。
据悉 , 外来入侵物种进入我国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引入 , 一般是随国际贸易无意进入我国 , 比如随苗木和插条引进的杨树花叶病毒 , 随进口粮油、货物或行李裹挟偶然带入的长芒苋 , 通过自然扩散从东南亚进入我国的紫茎泽兰等;另一种是有意引进 , 包括作为蔬菜引进的尾穗苋、苋、茼蒿 , 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 , 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洋金花 , 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牛蛙 , 作为草坪草或牧草引进的地毯草、扁穗雀麦等 , 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刚开始用于防风护堤 , 但由于扩散速度极快、繁殖力极强 , 结果大面积、单一化、高密度地入侵我国沿海地区 。
外来养殖品种造成的入侵 , 有的属于从养殖区域逃逸到自然生境、防护措施没有做好而形成 , 有的则是由人为弃养造成 。 值得一提的是 , 来自美洲的外来入侵生物最多 , 占总种数的50.87% , 而且很多来自美洲的入侵物种在中国的入侵性很强 , 危害极高 。 马方舟强调 。
牵涉面广 , 危害不容忽视
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带来哪些危害 , 又具有哪些潜在威胁?马方舟从农业、林业、畜牧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举例进行了解读 。
对农业的危害 。 例如 , 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中的烟粉虱 , 是大田作物的主要入侵害虫 , 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 , 其中最重要的为棉花卷叶病毒、番茄黄化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等 , 已经扩散至我国大部分地区 , 每年受害作物面积高达几千万亩 。
对林业的危害 , 最臭名昭著的当属松材线虫 。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 , 以松树为主的针叶林都会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威胁 , 包括黄山的主要景观资源黄山松 。 一旦松材线虫侵入林区 , 整个林区就会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
一些外来入侵生物会与牧草竞争或直接危害牲畜 , 对畜牧业造成危害 。 例如 , 紫茎泽兰往往形成单优势群落 , 占据牧草的生长空间 , 致使草场退化、牧草产量降低、牲畜饲草料缺乏 。 牲畜误食其茎叶后 , 会引起腹泻、气喘 , 花粉及瘦果进入眼睛和鼻腔后 , 导致糜烂流脓 , 严重者甚至死亡 。
很多入侵物种会挤占受保护物种的生态位 , 严重的可导致物种灭绝 , 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研究显示 , 外来物种巨藻和北美海篷子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土著盐生植物红树林进行生态位竞争 , 造成红树林资源减少甚至灭绝 , 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 。 此外 , 有的外来入侵物种还与本土近源种杂交 , 干扰和污染本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外来入侵生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例如 , 豚草在花期能够产生大量致敏性极强的花粉 , 5~10粒/立方米的花粉浓度就可导致易感人群出现过敏症状 , 出现咳嗽、流涕、眼鼻奇痒等症状 , 诱发过敏性哮喘、鼻炎、皮炎和荨麻疹等疾病 , 严重的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从而导致死亡 。
同向发力 , 才能有效防范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 , 215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
近年来 , 生态环境部组织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技术支撑单位 , 持续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类型保护地外来入侵物种的本底调查和风险评估 , 结果发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物种以入侵植物为主 。 作为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的主阵地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到外来物种入侵 , 对于生物多样性和重点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 马方舟指出 。
如何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马方舟认为 , 首先要有监管依据 。 目前 , 生态环境部正联合其他相关部委 , 加快推进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工作——有了上位法 , 相关的配套监管措施才能落地落实 。
有了监管依据后 , 谁来防控以及怎么防控 , 也非常重要 。 按照目前的分工 , 农业农村部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 , 海关总署加强出入境检验 , 自然资源部加强对保护地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和清除 , 生态环境部加强综合监督 , 地方政府加强辖区内的入侵物种调查、监测等工作 , 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只有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地方各司其职、同向发力 , 才能有效遏制外来入侵物种愈演愈烈的态势 。 马方舟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