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阐史|古人是如何远距离出行的?,没有导航的古代

你有没有好奇过 , 古代人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是如何准确的到达目的地的呢?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 , 各种导航软件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的出行 。 对于南北不分的我们简直太贴心 。 那么对于古代人 , 信息交流不方便 , 短程还好说 , 对于远程的交通他们有什么独特的智慧呢?
康庄大道——详细的道路命名
路、场、猷、行 , 道也 。
一达谓之道路 , 二达谓之歧旁 , 三达谓之剧旁 , 四达谓之衢 , 五达谓之康……
——《尔雅·释宫》
古人对于人和马车行驶的路 , 一般称为“道”和“路” 。 路面平整宽阔的路又称之为“康”或“庄” 。 现在所谓的康庄大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不仅如此 , 对于一些岔路口也有单独的叫法 , 称“衢(qu)” 。 对于道路的宽窄、曲直都有各自的名字加以区分 。 和我们现在的“国道、省道、乡道”差不多 。
时间阐史|古人是如何远距离出行的?,没有导航的古代
文章图片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从南方快马加鞭的运送荔枝可不从是唐朝才开始 , 早在《后汉书》中就写道:旧海南献龙眼、荔枝 , 十里一置 , 五里一堠 。 这里的“置”和“堠”就是后来驿站的雏形 。 堠就是在道路旁用土堆的小丘 , 按照土堆的数量来计算道路的里程 。
后来这些土堆逐渐的发展 , 设施增加 , 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 , 这就是驿站了 。 驿站不仅给在行程中的人明确方向 , 也提供了水食的补给 。 这和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上的休息区是一样的 。
时间阐史|古人是如何远距离出行的?,没有导航的古代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 , 现在的道路两旁都有绿化树木 , 其实在古代 , 对于重要的道路两边也是有绿化树木的 。 种树不单单是为了美观 , 它也起到了指路导航的作用 。 不同的树木品种还能预告前方的建筑 。 如重要的交通要道、寺庙、宗祠、陵园等 , 周围道路旁边会种植梧桐树 。 这种连续的同一品种树木很好区分 , 避免了行人误入深山野林 。
时间阐史|古人是如何远距离出行的?,没有导航的古代
文章图片
除了驿站和树木 , 有些地方道路曲折 , 难辨方向 , 那么当地人就会在道路分叉口处立上一块石碑 , 上面会写明此路通往哪里 。 在一些山区 , 林区 , 人民会通过石碑来标注兽道 。 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 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时 , 官方便在道路入口处把一颗大树皮剥掉 , 上面写上提醒的文字 。
【时间阐史|古人是如何远距离出行的?,没有导航的古代】所以 , 古代人近距离的出行靠的是经验和记忆 。 远程的出行就要靠路边的各种指引标准 , 如:驿站、树木、碑文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