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大话西游》从“文化垃圾”到“后现代经典”:周星驰从未被理解( 六 )


1994年12月20日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香港首映 , 反馈不错 , 两天爆收500万票房 , 仅次于成龙的《红番区》 。
1995年8月 , 《大话西游》在上海上映时 , 收了400多万 , 创造当时西影厂影片的记录 , 当时在东北三省的上映效果也不错 , 观众排队买票 , 当时VCD的版权也卖出去了30万 。
但是 , 之后剧情就出现了反转 , 《大话西游1》在香港仅收了2500万 , 《大话西游2》只有2000万 , 连成本都很难收回 , 这远远低于周星驰当初的预期 。
当时中国南方的票房情况要明显好于北方的情况 , 在北京 , 《大话西游》的票房仅有20万左右 , 当时《风云》有370万 。
当时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专家高军回忆 , 当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不看好这部影片 , 觉得'十吵太闹\" , 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 , 没有太多的宣传 , 只是在一些报纸电视作了一些常规宣传 。
很多影院观影人数只有个位数 , 还发生中途退场的情况 , 在沈阳 , 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 , 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 。
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 , 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 , 票房仍算较低 , 同期的《摇啊瑶 , 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 。
当时整个河北的票房也仅有20万 。
在中国台湾地区 , 《大话西游》票房只有2000万 , 远低于预期的5000万 , 以致片商都表示:

\"赔得很惨 , 以后对周星驰都没有信心\" 。
\"以前问他们新片内容是什么 , 他们都神秘兮兮 , 内容都不透露 , 连片名都没有 , 只是说周星驰的新片就要我们出钱 , 现在不一样了 , 我一定要他们把内容清楚写出来 , 白纸黑字 , 要保证一定搞笑 。 \"
对于《大话西游》的票房惨淡 , 导演刘镇伟曾总结 , 错在电影分成了上下两部 , 无法一气呵成 , 剧情松散 。
这场票房惨败 , 对于周星驰来说完全是始料未及 , 顺带着彩星电影公司也在仅推出一部《大话西游》后倒闭 。
老梁曾说 , 《大话西游》票房惨淡是因为周星驰骗了大家 。
很多人以为《大话西游》是部喜剧 , 但是从一开始 , 周星驰就把《大话西游》定位为一部周氏风格的爱情悲剧 。
对于周星驰来说 , 他一直希望可以转型 , 从纯粹喜剧转型到\"悲喜剧\" , 从而摆脱\"周星驰只能演喜剧\"的说法 。
也正是这种转型 , 让很多当时的观众无法接受 。
3.
《大话西游》翻红:一场始料未及的成功
1995年、1996年是《大话西游》的遇冷期 , 当96年底《大话西游》被拷贝到北京电影学院时 , 事情发生了变化 。
炸了 。
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和教授们 , 因为对电影的认识超过普通人 , 对创新的类型更有接受能力 , 对这部电影是惊为天人 。
之后 , 由于VCD盗版的影响 , 《大话西游》又获得了一波扩散 。
1997年春节 , 央视电影频道获得了《大话西游》的版权 , 虽然当时工作人员不喜欢《大话西游》 , 但是感觉有《西游记》的传统文化 , 关键是很\"喜庆\" , 于是也开始放了起来 , 电影又为《大话西游》添了一把火 。
这部被安排在普通时间段播出的影片硬是刷新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纪录 。
让《大话西游》真正引爆中国的是网络 , 无数的年轻人和学生们 , 以寝室为单位 , 奔走相告 。
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大话西游的网站 , 一批批\"大话迷\"产生了 , 年轻人之间的对话 , 总要引用几句大话西游 , 不然你就说不了话 。
当时以清华BBS——水木清华为首的各高校网络论坛 , 《大话西游》成了校园网民的首选议题:
\"清华人对《大话西游》的痴迷程度 , 可谓天下独绝 。 日常生活之中 , 反复引用 , 直至举手投足 , 只字片语 , 便能传情达意 , 心领神会 , 然后可以接下来 , 滔滔江水 , 绵绵不绝 , 哈哈大笑 , 畅快不已 , 蔚为奇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