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导语:选官制度也就是指如何选拔出文武百官 , 在史书中 , 古人将选官制度称之为选举 。 春秋时期 , 我国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选拔官员;到了战国时期 , "世卿世禄"制度被废除 , 官员的选拔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汉朝时期 , 汉王朝的统治者在秦朝选官制度的基础上 , 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选官制度 。 这套制度主要包括了察举、征辟、考试等多种选举方式 , 这套制度为汉王朝输送了不少人才 , 对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和这套选官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但是这一套选官制度仍然有很多的弊端 。 察举制:最普遍最常见的选官制度
之所以将察举制放在第一个标题讲 , 是因为察举制是汉代选官制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选官制度 。 那什么是察举制呢?察举其实就是选举的意思 , 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选官制度 。
其实在秦汉以前 , 就出现了察举制 , 只不过当时只在选拔下级官吏时才使用了察举制 。 到了秦朝 , 这个制度得到了广泛地推行 , 成为了当时主要的选官制度 。 正如《史记·范雎列传》中记载的那样:秦之法 ,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 , 各以其罪罪之 。 此外 , 还有很多记载都说明 , 察举制在秦朝已经普遍实行开来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文章图片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称帝不久 , 也意识到了选拔人才的迫切性 , 公元前196年他就下诏求贤 , 而贤就是指的那些具有治国才能的人才 。 汉惠帝也曾下令诏举人才 , 一方面是为了选拔人才 , 另一方面起到了为民表率的效果 。
汉初著名的政论家晁错正是在汉文帝下令征召"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时 , 通过诏举入朝为官的 。 在汉武帝时期 , 察举制就成为了一种完善的选官制度 。 汉代察举制推举官员主要有四条标准 , 即四科取士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文章图片
晁错
据《后汉书》记载 , 四项选官标准分别是:一.具有高尚的德行 , 具有远大的志向;二.擅长经学 , 知识渊博;三.对汉代的法令比较了解;四.性格刚毅 , 并且具有谋略 。
虽然说是四科取士 , 但是地方官员推荐的人才 , 并不一定是这四项标准都能达到 , 有时候只达到了两项 , 也会被推荐到中央做官 。 这只是四项标准 , 考察的科目要更加地详细 , 主要有下面几个科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在汉代指经学)、兵法等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文章图片
荐举孝廉
从汉武帝开始 , 孝廉就成为了推举官员的一个重要科目 。 孝廉其实包括了孝子和廉吏两个方面 , 只不过再后来 , 孝廉往往会被误认为是同一个科目 。
同时 , 汉武帝当政不久 , 下令让地方官员举荐孝廉之人 , 但是最初的实行并不是十分顺利 。 主要原因在于汉承秦制 , 举人失当是有罪的 , 所以很多官员对此都不是十分积极 , 害怕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 史书中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 。
面对无一人举荐和无一人可用的情况 , 汉武帝改变了自己的策略 , 下令地方官员必须定期向中央政府推举孝廉之人 。 这个诏书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不举孝 , 不奉诏 , 当以不敬论;不察廉 , 不胜任也 , 当免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文章图片
汉武帝
汉武帝下诏书之后 , 荐举孝廉就成为了汉朝一个制度 , 终于得到了贯彻和执行 。 关于汉代官员推举孝廉的史料记载有很多 , 被荐者最后甚至当上了太守、刺史 。 从汉武帝到东汉末年 , 很多的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生 , 可见察举制对汉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征辟制:用人权利的转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