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夜半钟声,中美大战的结果取决于什么
首先看下面这张图表 。 虽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的有效性就那么回事 , 但如果只探讨趋势还是有所帮助的 。 从下图可见 , 1994年是过去四十年通胀率的最高点 , 1980-1994年这十五年通胀率的算术平均值是8.35% , 这显然是很高的水平 。 从1995年开始至今 , 通胀率回落并一直停留在比较温和的水平上 , 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速高、而通胀温和就代表居民的购买力在上升 , 当然就属于“好日子” 。
然后再看看长期的汇率走势图:
1981年1月1日 , 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1.5886 , 1994年人民币进行了跳贬 , 1995年1月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8.4384 , 14年间的贬值幅度是81.17% , 虽然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市场属性不强 , 但这样的贬值速度显然还是很快的(如果人民币兑换更加市场化 , 贬值幅度应该更高) 。 从1995年开始 , 人民币开始了持续的升值之旅 , 这种升值趋势前后长达二十年、一直持续到2014年初 , 美元兑人民币曾达到1:6.04 , 最高升值幅度约29% 。由此就可以看到 , 汇率的走势和通胀率的走势本质上就是一回事 , 通胀率高 , 本币的贬值速度快 , 汇率就加速贬值;通胀率低 , 本币的价值稳定 , 兑美元就可以升值(美元也时时刻刻都在贬值 , 只不过贬值速度相对比较慢而已) 。1994年就相当于是一个拐点 , 这个拐点是怎么来的哪?1994年以前 , 财政产生的赤字都可以直接找央行买单 , 换句话说 , 财政负责花钱 , 而央行负责买单 , 这就是今天学者们所说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 如此一来 , 财政花钱当然很爽、就会大手大脚(这就是学者们嘴中所说的道德风险) , 作为小媳妇的央行虽然很不爽 , 但也没办法 。 1994年 , 《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 ,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央行不能再为财政赤字买单 , 财政与央行彼此各过各的日子 , 财政不能再把央行当成自己的“小媳妇” 。 央行摆脱了小媳妇的角色 , 效果立竿见影 , 所以 , 1994年就成了通胀与汇率的拐点之年 。本来 ,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14年到2020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贬值 , 但谁也不能仅从图形上就断定未来的走势 , 人民币兑美元在7:1左右的位置既可以重新走上升值之旅、升破2014年的最高点6.04:1 , 也可以跌破8:1的水平并继续贬值下去 。 如果谁仅仅通过看图形就断定未来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势 , 那就是江湖上卖大力丸的 。但夜半钟声还是敲响了 , 那就是“赤字货币化”的讨论再次出笼 。至于最终的讨论结果是如何 , 其实我并不关心 , 也轮不到我们关心 , 最终都会是领导一拍桌子的事 。 相反却十分关心这样性质的讨论为何会在现在的时节出笼 , 下面这张图或许给出的是原因:
在2018年以前 , 广义财政赤字率一直都比较低 , 是可控的 , 财政不会捉襟见肘 。 但去年开始 , 赤字扩大的逐渐有点不像话了 , 财政官员开始发愁了 , 所以就需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这一声夜半钟声 , 似乎敲响的是汇率在未来的走向 。现在 , 领导正在倡导过紧日子 , 希望度过财政难关——目的自然是为了稳定汇率 , 抓住的就是焦点 , 所有人都应该坚决支持!因为汇率问题本质上就决定了一个民族所有人的福祉 , 也决定中美纷争的结局 。 这让人想起了6亿1000块 , 当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时 , 一旦货币加速贬值推动通胀深入 , 社会各阶层间的分化就会严重加剧 , 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很大 。上周末 , 美国大统领对HK安全法已经进行了表态 , 米蒂驻HK总领事馆开始卖出持有了近70年的房地产(职工宿舍) , 虽然声明只是再投资活动的一部分 , 但难以掩盖撤退的迹象(如果有人喜欢 , 可以改为败退) , 即正式进入分道扬镳的过程 , 本质上就是开启资本战争 , 我们将有幸再次见证21世纪的“1946” 。中美之间现在很热闹 , 资本领域、贸易领域、地缘政治纷争不断 , 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一定是在汇率领域 , 谁把对方的货币打成2014年的卢布(短期内出现快速贬值) , 谁就是真正的赢家!这是最终的分水岭!这是需要齐心合力的时候 。
推荐阅读
- 如松:中美最强暗战
- 如松:危机隐现!这颗大雷,未来必炸……
- 如松:致命一击!等待枪声
- 如松:2020,轰鸣的警钟
- 危机隐现!推迟还债这颗大雷,恐怕要炸
- 人民日报钟声:收起甩锅推责的把戏
- 吕如松|心有余悸!通河13岁女孩坠江 姥姥也跳了下去
- 吕如松|13岁女孩坠江 不会游泳的姥姥也跳了下去
- (原创)酣
- 人民日报钟声: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