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权主义者,我该不该割双眼皮?( 四 )



作为女权主义者,我该不该割双眼皮?
文章图片
年龄跨度也变大了 | 新氧《2019年中国双眼皮消费报告》

“风格、比例 , 已经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 完全是要突出自我的审美 , ”谈到这些年来社会主流审美的变化 , 薛红宇说 , “我也鼓励求美者突出自我的审美 。 因为我觉得容貌首先它有功能性 , 它的功能性就是可被识别 。 如果通过整形 , 容貌都趋于一致、不可被识别 , 这将是我们整形行业的悲哀 。

然而 , 就算审美再多元 , 美的还是双眼皮 。 电视屏幕上、手机屏幕上 , 无论是明星、网红还是素人 , 大多拥有一对美丽的双眼皮 。 虽然也有“单眼皮美人” , 但从“单眼皮”成为被突出强调的特色就能看出来 , 在名为“美人”的数据库中 , 单眼皮是异常值 。

真假难辨的功课

上次公立医院的经历给我留下了许多困惑 , 为了比较 , 更是为了写稿 , 我准备找一家正规的私立医院再面诊一次 。

到网上又做了一堆功课 , 对比整形机构分享到网上的案例图片 , 可不管怎么对比 , 以我外行人的眼力 , 根本看不出不同医生技术上的差别 。

于是 , 我又向内行人求教 。 薛红宇医生告诫 , 一定不要轻易被网上的案例蛊惑 。 如果想做双眼皮手术 , 要眼见为实 , 和医生当面聊聊 , 或者有可能的话 , 最好能亲眼看看医生之前做过的案例 。

设身处地 , 如果一个人做完整形 , 她会愿意把自己原来不那么美的照片贴到网上让别人去观赏吗?大多数人不会愿意 。 薛医生说:“我经手的求美者有很多 , 但是真正愿意上网去分享自己案例的很少 。 为什么有人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 一定是有利益在里面 。 ”

彭先生也告诉我 , 网上铺天盖地的术前术后对比图 , 分享的整形日记、经验 , 都不一定是真的 。 整形机构一直非常看重营销 , 特别是私立机构 , 现在更是衍生出专门P图、编分享日记伪造整形经验的营销公司 。

当然不排除有乐于分享的人存在 , 可问题在于真假难辨 , 大量的虚假信息淹没了真实的有效信息 。 作为成年人 , 我希望能做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决定 。 我没有偷懒 , 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做功课 , 却发现很大一部分“课本”是胡编乱造的 。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

私立医院 , 我来了

即便被浇了一盆又一盆冷水 , 我心中热情的小火苗仍没有熄灭 。 只要照镜子、对着黑下来的手机屏幕 , 只要我看到自己的眼睛 , 我就将一直惦记着双眼皮的事 。

“看到”——把自己当成被看者 , 当成被凝视的客体时 , 我会产生外貌焦虑 。 内化了的男性凝视 , 被社会规训了的审美观 。 我熟悉这些女权主义的概念 。 可是 , 人难道不是社会中的人吗?我们无法逃离塑造了我们的社会文化 。 社交媒体的发达 , 更让我们几乎时刻处在“看”与“被看”的处境下 。 作为大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个体 , 如果双眼皮手术真的能解开我的心结 , 让我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与工作 , 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成就 , 某种程度上算不算一种“自我赋权”?

私立整形医院的广告也是这么说的 。

“我想被人关注 , 想大家围着我转……整容之后 , 我更有自信了 , 更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我活成了理想中的样子 , 不再是那个平凡的自己 。 ”

5月初的一天 , 我坐在北京某家还算知名的私立整形医院的候诊区 , 看着墙上的液晶电视循环播放的广告 , 感叹消费主义的无孔不入 。

说是候诊区似乎不太恰当 。 我印象中的候诊区 , 必不可少的物件是泛凉的塑料座椅 , 坐上五分钟就腰酸背痛的那种 。 而在这里 , 舒适的沙发方便等待的人半瘫着玩手机 , 还有一个零食区 , 热的饮品有菊花茶和玫瑰茶 , 冷藏柜里有酸奶 , 以摩天轮为装饰的三层下午茶盘子中摆着各式各样的小点心 , 都是免费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