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 重庆奉节:8000余人“下沉”一线拔“穷根”

奉节 重庆奉节:8000余人“下沉”一线拔“穷根”
文章图片

图为干部(左二)走访 。受访单位供图
中新网重庆6月2日电 题:重庆奉节:8000余人“下沉”一线拔“穷根”
作者 彭国威
康坪乡大架村生活了20多年的“山顶洞人”不见了!
淅淅沥沥的细雨中 , 一位头戴斗笠的“公路养护员”手握扫帚 , 正在一条蜿蜒的马路上清扫路面 。若非当地村民介绍 , 外人很难将眼前精神矍铄的秦罗平 , 和当年那个没有户籍、常年生活在路边稻草垛里的“野人”相提并论 。
【奉节 重庆奉节:8000余人“下沉”一线拔“穷根”】秦罗平生活的重庆奉节县 ,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 , 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13.5% , 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 , 当地探索出“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的“四访”工作法 , 组织8052名帮扶责任人“下沉”一线 , 成立四支脱贫攻坚突击队进村入户拔“穷根” , 确保了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 。
干部下乡勤“打卡”
大架村坐落在一个山脊上 , 2017年9月 , 中国工商银行奉节支行员工、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肖恩刚到这里 , 乍闻秦罗平的事 , 也是一脸狐疑 , 通过“干部走访”入户 , 他这才相信传闻并非虚构 。
两人结识时 , 左手自幼残疾 , 不能做重活的秦罗平已经54岁 。30多年前 , 因妻子离家出走 , 再没回来 , 深受打击的他 , 不做农活 , 不换衣 , 不与村民交往 , “心结”变成了“死结” 。父亲留下的房屋年久失修垮掉后 , 他一个人把路边的稻草垛当成了“家” 。
肖恩找来秦罗平户口本一看 , 发现他的户口地址还在四川省 , 进一步与派出所核实 , 这人的户籍早被注销 。肖恩立即与村支两委商量对策 , 还多次与派出所沟通 , 帮其办理户口本 。很快 , 秦罗平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补助款 , 不到一年 , 就盖起三间崭新的大瓦房 。
“和普通的上门摸家底不同 , 这次的干部走访有一个硬性要求:必须把每个家庭的资料入库 , 确保贫困对象一个不漏、一个不错 , 能够实现动态监管 。”肖恩口中的数据库 , 就是奉节县打造的“23188”户情大数据系统 。
奉节 重庆奉节:8000余人“下沉”一线拔“穷根”
文章图片

图为医生(右)巡访 。受访单位供图
在大数据助推下 , 扶贫干部下乡勤“打卡”成了一种新时尚 。两年多来 , 通过“干部走访” , 该县3.2万户、12.4万名贫困群众的家底已全部一清二楚 。
政府兜底去“顽疾”
国家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 。奉节通过前期的努力 , 广大贫困户基本解决了“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 , 但最新的摸底数据显示 , 该县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中 , 明显还存在一定差距 , 尤其是“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仍是整体脱贫攻坚的两大顽疾 。
为了啃掉这两块“硬骨头” , 奉节进一步推动“靶向治疗”方案:医生巡访“扶弱”和教师家访“扶智” 。
家住草堂镇竹坪村13社的居民黄德勇 , 3年多前在重庆西南医院确诊患股骨头坏死 , 导致劳动力丧失 。夫妻两人早已离异 , 大女儿在外地上大学 , 家境十分窘迫 。
草堂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曹清和负责竹坪村的医生巡访工作 , 了解到黄德勇的困难后 , 随即和他签约成了这个贫困户的“家庭医生” , 从此 , 患者家中多了一张“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对接公示牌 , 上面公布有医生各种信息 。
“‘家庭医生’每月入户问诊要不少于一次 , 还得定期送医送药上门 , 定期追踪治疗效果 。”奉节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云凯说 , 全县探索构筑了“一体互联”机制 , 与阿里健康、西南医院等机构深度合作 , 搭建以互联网为纽带、分级诊疗为核心、实体医院为支撑的网络医院平台 , 群众在村卫生室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诊疗 , 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县里看、重症连省院 , 切实打通了偏远山区健康服务的“最后一米” 。
同时 , 奉节县政府还设立3800万元县级医疗救助基金 , 对经市级平台结算后自付费用超过10%的部分给予二次救助 , 对患10类疾病且丧失劳动能力、不宜或不便长期住院的贫困患者每月给予100-300元医药费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