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 安徽白酒为何只是窝里横?( 三 )


当时 , 有媒体用"专断"和"自负"形容他 。 在他的带领下 , 古井集团从1990年就开始多元化经营 , 跨界进入了塑胶、矿泉水、贡菜、啤酒、葡萄酒、投资等领域 。 不过 , 多元化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 还拖累了白酒主业的发展 。
再加上当时的"降度降价"策略对高端品牌价值的稀释 , 古井贡酒在短暂的辉煌之后 , 很快就急转直下 。 在2003年与2004年 , 古井贡酒连续亏损 , 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
2007年 , 古井集团发生巨震 , 王效金和众多高管纷纷"落马" 。 新领导班子上任后 , 提出了"回归与振兴"的战略 , 即回归到主业白酒 , 回归到曾经的高端市场 , 回归到历史辉煌时期的位置 。
前后对比一下 , 就可以看出古井贡酒回归之路有多艰难且漫长 。 在1997年的时候 , 古井贡酒的净利润为1.90亿元 , 可到了2007年 , 净利润仅为3387.65万元 , 不足十年前的20% 。
从那之后 , 古井贡酒在白酒行业就一直是追赶者 。
"东不入皖"被打破
作为有名酒基因加持的徽酒老大 , 是追赶者的姿态 , 其他徽酒品牌自然也不会很强势 。
安徽是一个白酒产销大省 , 白酒企业众多 。 截至2018年 , 安徽拥有白酒企业约550家 , 其中规模以上的112家 。 除了上市了的"徽酒四杰"外 , 还有高炉家酒、文王贡酒、皖酒、明光酒、宣酒、九华山酒等小有名气的酒企 。
在古井贡酒跌入低谷的那几年 , 有几个品牌还曾为徽酒撑起过门面 。
在2003年前后 , 高炉家酒一度成为徽酒的引领者 , 甚至坐在了徽酒老大的位子上 。 不过 , 与古井贡酒一样 , 因为管理失调和战略不当 , 高炉家酒最终被边缘化 。
口子窖开创的"盘中盘"模式 , 使其销售额迎来爆发式增长 。 这种以酒店为营销起点 , 找到核心消费者 , 形成消费偏好 , 然后带动整体市场 , 以小盘带动大盘的模式 , 成为众多酒企学习的榜样 。
那时候的徽酒 , 无论是营销战术还是渠道拦截能力 , 都让外来者闻风丧胆 。 强大的徽派营销术 , 正是"东不入皖"神话的内核 。
对于"徽式营销" , 当时也有批评的声音:徽酒只会玩渠道 , 不会做品牌 。
很快 , 这句话就得到了验证 。
在安徽的隔壁江苏 , 洋河"借鉴"了口子窖的"盘中盘"模式 , 并对其做了变通和升级 , 提出了以公关团购为核心的"盘中盘"模式 , 反过来攻进了安徽市场 。
洋河打破了"东不入皖"的"禁忌" , 预示着徽酒营销术的退化 , 再加上徽酒在次高端和高端产品上的集体缺失 , 导致其缺乏后劲 , 品牌力不足 , 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 。
不像川酒"军团"形成了合抱之力 , 五粮液在其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 徽酒本土化恶性竞争 , 在省内打得不可开交 , 自乱阵脚的徽酒老大古井贡酒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
如今 , 白酒行业"西不入川 , 东不入皖"的魔咒早已被打破--川酒"军团"仍然牢牢占据着四川市场 , 但是 , 徽酒的大本营已经被外来酒企瓜分了一半 。
到2018年 , 在安徽省 , 省内酒企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萎缩到了50.14% , 省外酒企占据了其余的49.86% 。
古井贡酒 安徽白酒为何只是窝里横?
文章图片

在高端与次高端市场 , 安徽市场已经被省外的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名酒侵占 , 而3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又被牛栏山、老村长等规模较大的品牌占领 , 省内品牌被夹在了中端市场 。
2019年 , 白酒行业在加速分化 , 2020年 , 疫情又添了一把加速剂 , 这使得区域酒企的生存更加艰难 , 尤其是主力产品在中高端及以下的白酒企业 。
可想而知 , 今年白酒企业都受到了影响 , 一线酒企想要保持增长 , 肯定会加大销售力度 , 在高端和次高端市场继续扩大优势 , 在中低端市场进一步下沉渗透 。
当然 , 作为白酒品牌排兵布阵的重镇 , 安徽市场更不例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