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北南聊历史|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破灭( 二 )


东西北南聊历史|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破灭
文章图片
其四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秦国君王的贤明 。
前文提到的人才问题 , 本质上还是君主能力的问题 。
正如韩愈所说:“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故虽有名马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 ”
秦地处西陲 , 常被中原诸国蔑称“戎狄” , 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人才 。 秦献公时期 , 与魏战争不断 , 府库空虚 , 民生凋敝 。
在这样天下“卑秦”的大环境下 , 秦国缺乏对中原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
秦孝公执政后 , 力图强秦 , 广发求贤令 。 他不仅坦然承认魏夺河西之耻 , 还指出厉、躁、简工、出子四代君主的不贤 , 并且做出与贤士“分土”、共治秦国的承诺 。
正是这样的魄力和求贤之心 , 吸引了在魏国得不到重用的商鞅 。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 , 修德行武 。 东平晋乱 , 以河为界 。 西霸戎翟 , 广地千里 。 天子致伯 , 诸侯毕贺 , 为后世开业 , 甚光美 。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 , 国家内忧 , 未遑外事 ,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 诸侯卑秦 , 丑莫大焉 。 献公即位 , 镇抚边境 , 徒治栎阳 , 且欲东伐 , 复缪公之故地 , 修缪公之政令 。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 , 常痛于心 。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 吾且尊官 , 与之分土 。 ”
——秦孝公《求贤令》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 “及至始皇 , 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 , 吞二周而亡诸侯 , 履至尊而制六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威振四海” 。
始皇统一六国实乃“奋六世之余烈” 。
抛开“享国之日浅”的孝文王和庄襄王不论 , 孝公、惠文王、武王和昭襄王四位 , 无一不是有为、贤明之君 , 无一不是嗜才如命之人 。
反观六国 , 先辈筚路蓝缕所获之成果 , 往往在一代君王间就损失殆尽 。
魏惠王重用庞涓 , 四处征伐 , 耗尽国力 , 终至马陵之败 , 彻底失去霸主的地位;赵孝成王任用赵括 , 致使赵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屠尽 , 秦天下之内再无敌手;齐湣王利令智昏 , 合纵攻秦期间灭宋 , 引来五国伐齐 , 几近亡国 。
然强大如秦者 , 亦二世而亡 。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恰如吴起所言 , “山河之固 , 在德不在险 。 ”若无明君 , 纵有崤函之固、虎狼之师、贤臣良将 , 亦不能守 , 又何谈东出?
因此 , 仅将六国破灭归咎于“赂秦”是片面的观点 。
六国破灭 , 原因是多方面的 , “赂秦”不过是与韩、魏、楚三国的缓兵之计和无奈之举 。 在强秦面前 , 六国能做得不多 , 唯有以待时变 。 秦灭六国 , 天下一统 , 实乃大势所趋 。
东西北南聊历史|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破灭
文章图片
2
那么 , 苏洵为何会提出“六国破灭 , 弊在赂秦”的观点呢?
那是因为苏洵在借古讽今 。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 ”
——苏洵《管仲论》
公元1005年 , 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 条约约定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 辽不再争夺遂城及涿、瀛、莫三州 。 而宋需每年支付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 宋辽互为兄弟之国 , 宋为兄 , 辽为弟 。 宋辽两国自此罢兵 。
30万岁币不过北宋军费之百一 。
宋以微小的代价 , 结束了与辽25年的战争 , 百年间再无大战 。
然而 , 长期的和平也造成了后来宋境内“戴白之人 , 不识干戈” 。 终其一朝 , 宋也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 。
没有幽云十六州作为屏障的宋都汴京 , 直接暴露在了契丹铁蹄之下 , 时时受其威胁 。 以至于庆历年间 , 北宋内忧外患之时 , 辽趁火打劫 , 迫使其增加岁币 。
【东西北南聊历史|弊在赂秦?,《六国论》:六国破灭】甚至要求北宋在其输送岁币时称“献” 。 尽管在宋君臣强烈反对下 , 辽退而许称“纳” , 这对作为兄国的北宋仍然是极大的侮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