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多景阁|中国历史上因科举考试所诱发的两起民变


科举制 , 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 , 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为天下先 , 在唐代得以发扬 , 止于清代光绪年间 , 前后共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 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吸引人才、遴选官员制度的主干线 。
从来都是如此 , 不管多完美的制度 , 都是须要人去执行的 。 如果执行制度的人腐败无耻堕落了 , 把制度执行成歪门邪道 , 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责骂这项制度!就“科举制”的公开性公正性而言 , 在其施行的年代里 , 应该是最为先进、科学的选拔人才制度 , 它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 不但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促进价值 , 而且对世界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 这项制度 , 让那些出身社会底层的寒门草根 , 也可以通过努力出人头地 , 进入社会管理层 , 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享有话语权 。
一些后来崛起的西欧国家 , 曾经把科举制度 , 当作中华文明的重要标杆!进行“从其善者 , 弃其不适”的模仿拷贝 , 并在理论上不断上升科举制的高度 。
一千三百多年间 , 围绕科举考试这件既令振奋又让人沮丧的事儿 , 演绎出无数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 。 中第者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 受人仰视谄媚;落第者栖栖惶惶 , 羞归故里 , 无脸见爹娘 , 甚至有些许多举子由于各种原因埋骨他乡!
作为一千多年来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科举考试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的文学创作的大命题 , 关于科举或与科举有关的文学作品展卷可见 。 科举更为中国各个区域的戏剧学家们 ,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像《三进士》、《状元媒》、《女附马》、《桃李梅》、《姊妹易嫁》(源于“聊斋志异”)、《回杯记》、《西厢记》等等剧目 , 不可胜数 。
在关乎科举的戏剧中 , 经常是千回百转之后豁然开朗 。 然而 , 因科举直接或间接引发的社会动荡 , 却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 真真切切地印刻在史册上 。 其中规模大、死人多、破坏性极强的 , 有过两次!
一:唐代晚期举子黄巢造反
黄巢 , 是山东菏泽人 , 当时的地名叫做山东“冤句” 。 黄巢的出生在一个私盐贩子世家 , 经过上下几代不懈地作奸犯科黑市交易 , 家里钱串子堆积成丘 , 并形成了以黄家为中心的地方豪强黑恶势力 。 但是 , 黄家也是不甘心一直从事这种不光明的职业 , 为了改换门庭 , 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黄巢的身上 , 供黄巢读书 , 走科考之路 , 期待他能跻身官僚的行列 。
唐代科举录取进士的指标有四项 , 即“身、言、书、判” , 所谓“身”指的身躯挺拔、相貌端庄 , 帅哥为佳 , 越帅希望越大!像獐头鼠目兔耳鹰腮这样尊容的 , 大多科举无望!首先 , 黄巢同学在长相上 , 就自己把自己淘汰了 。 因为黄巢同学的容貌不是一般的寒碜 , 具体的描述 , 我没能从书册中找到 , 不过 , 却有流传的事件来佐证黄巢同学容貌狰狞 , 那就是他刚呱呱坠地没多久 , 就因长相的问题 , 遭到了亲生父母的遗弃!能活下来实属侥幸 。
容貌的奇特注定了黄巢将与仕途无缘 , 黄巢同学曾经怀着美好的憧憬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为求金榜题名 , 光宗耀祖 , 告别违法犯罪的勾当!然而 , 他最终输在了容貌上 , 已经考中举人 , 隐约望见龙门的黄巢 , 还是被拒于仕门之外!
为了发泄胸中的愤懑 , 在数次进士考试落榜后 , 写下了《不第后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长安城的皇帝佬儿、达官贵人们 , 等着我回来收拾你们吧!

文史多景阁|中国历史上因科举考试所诱发的两起民变
本文插图

冲天大将军黄巢
晚唐时期 , 政治黑暗腐败 , 官僚地主们凶狠残忍 , 百姓受到严重的盘剥压榨 , 整个社会暗潮涌动 。
在黄巢55岁那年 , 他泄愤机会来了!邻省河南人王仙芝啸众造反 , 天生喜欢凑热闹、热衷于起哄架秧子、且一腔愤懑的黄巢火速组织人马 , 投奔了王仙芝 。 两人一起攻府掠县 , 抢富户 , 杀官兵 , 闹得鸡飞狗跳 , 敲痛了李唐王朝的中枢神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