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刷屏背后,中国商业航天机会在哪里?
来源: AI财经社(原始标题:中国航天不必羡慕SpaceX)
撰文 / 刘雪儿 董雨晴编辑 / 王晓玲埃隆·马斯克创造了历史 。 北京时间5月31日22点30分 , 在经过大约19个小时的飞行后 , 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美东时间5月30日下午3点23分 , SpaceX公司研发的龙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 , 将两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成功送入太空轨道 。这预示着全球商业载人航天时代的到来 。 SpaceX正式成为首个掌握载人飞船制造和发射能力的私营公司 。 而此前 , 这项任务都由国家队承担 。在大洋彼岸 , 中国航天界也对这次发射高度关注 。 对于中国离商用载人航天有多远这个问题 , 大多数人都认为前路漫漫 , 仍需艰难求索 。在商业微星领域创业五年的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难掩激动 , “这是一次思想解放 。 过去大家认为这种事应该用举国体制 , 没想到民营企业也能上阵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张伟也认为 , 应该给商业航天公司一定的生存土壤 。实际上 , 商业载人航天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步履艰难 。 这可以拆解成两个维度 , 一个是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的对比 , 一个是国家队与民营企业的对比 。在张伟看来 , 与货运飞船相比 , 载人飞船的难点在于发射、停靠空间站、返回过程中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 “关键技术难题包括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再入返回隔热与控制、航天员逃逸系统等 , 前期投入巨大 。 ”
图/视觉中国给钱也要给人和此前其他领域的商业化一样 , 民营企业为美国载人航天事业带来了更高的性价比 。SpaceX创造的龙飞船有着独特优势 , 一方面 , 这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 , 另一方面 , 这是一个成功通过逃生系统测试的载人飞船 。可重复使用 , 使得SpaceX龙飞船每个座位的报价为5500万美元 , 此前 , 波音公司更早些时候生产的“星际客机”报价为每个座位9000万美元 。 再往前对比 , 自1972年美国为航天飞机项目共支出1960亿美元 , 共执行飞行任务135次 , 平均算下来航天飞机的单次发射成本为14.5亿美元 。龙飞船无疑成为当下商业载人飞船中最具性价比的一个 。 考虑到航天飞机时代落幕后 , 美国已经近10年没有载人发射能力 。 今天SpaceX的发射将美国重新带回载人发射国家的行列 。 这也为NASA的太空竞争扳回一局 。 而在这一切背后 , 巨大的风险和高额的投资也不言而喻 。SpaceX背后的男人马斯克 , 关于将人类送入太空的梦想最早起源于2002年 。 这一年 , 马斯克创立了SpaceX , 全称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
图/视觉中国当时 , 美国航天工业正被波音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垄断 , 2003年 , 小布什政府决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改变政府和军工巨头垄断下失去创新力的航天工程 , 小布什直接颁布了两道政令 , 分别是《国家航天运输政策》和《美国国家航天政策》 , 自此拉开了私营航天公司的生存空间 。NASA开始扶持一批载人航天工程中核心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等项目 , 只是经过多年的打磨 , 最后只剩下SpaceX和波音寥寥几个玩家 , 而SpaceX又无疑成为了最幸运的那一个 。但真的仅仅是幸运吗?实际上 , NASA给予SpaceX的支持的确是最多的 , 特别是在马斯克自己掏空腰包后 , NASA从资金、人员再到技术予以spaceX全面支持 。 NASA先是给了SpaceX 5亿美元的投资 , 而后又前前后后签订了合计42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货物补给与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合同 。 期间 , 还有不少NASA的科学家加入了SpaceX任职 。本次飞行中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 , 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与宇航员罗伯特·本肯 , 均有着NASA背景 , 有着20年的太空经验 , 道格拉斯·赫尔利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校 , 曾驾驶过航天飞机执行任务 。 罗伯特·本肯同样是空军上校 , 参与过航天飞机飞行任务 , 有过6次、合计超过37小时的太空行走 , 这二人是NASA钦定的龙飞船首飞任务执行人员 。
图/视觉中国SpaceX实现了商业载人航天的第一次 , 相比之下 , 中国的商业载人航天 , 甚至整个商业航天领域 , 似乎被国家队的光芒掩盖 。“中国的创业公司目前没有做载人飞船的 , 门槛非常高 。 ”谢涛透露 。张伟进一步解释 , 载人飞船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 , 主要是资金和人才两个方面 , 这也是民营企业做载人航天最大的两个拦路虎 。 一方面 , 投入巨大且研制周期过长 , 而社会资本要求快速变现 , 民营企业难以获得持续资金补充;一方面 , 载人航天需要长期而稳定的航天专业人才队伍 。 “经费的充裕、事业的发展是人才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 。 ”这也得到了谢涛的佐证 。 他举例说 , 自己公司研发和发射一个百来公斤的卫星 , 都要投入五六千万元 , 发射不久前他们才完成A+轮融资 。 而飞船有几吨重 , “整个投入起码十亿元 , 创业公司起步成本太高 。 ”谢涛也聊到 , SpaceX从火箭、卫星 , 到飞船都是闭环制造 , 不然难以匹配 , 如果企业仅仅做飞船 , 没有匹配的火箭也不靠谱 , 所以一般从最简单的着手 。而在人才领域 , 以航空航天见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硕博毕业生 , 毕业后绝大部分流向各地科研院所 。 谢涛透露 , 前不久与北京市政府的领导沟通 , 发现很多商业航天公司提出希望政府给予落户指标 , 以此来吸引向往体制内的专业人才 。中国商业航天的机会不过人才紧张也有所松动 。 上海一家航空类研究所研究员告诉AI财经社 , 去研究所是图稳定 , 不过现在航空航天类研究所加班很多 , 性价比不高 , 尤其一线城市房价高 , 压力很大 。“当研究所工资涨幅远远低于民营航天公司时 , 就会有大批人跳槽 , 我们科室2016年有30%跳槽走了 。 ”他透露 , 上海的国防类研究所给予硕士的入职年薪在16万-18万左右 , 几年后税前才有20万 , 南京等二三线城市更低 。为什么美国能出现SpaceX这种商业载人航天企业 , 而中国的创业公司举步维艰?在张伟看来 , 这其实是国家扶持的结果 。 “美国载人航天市场化程度较高 , 飞船、火箭等均采用采购制 。 NASA的订单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 , 是SpaceX取得重大成就的保证 。 ”比如说这次载人龙飞船的研发 , NASA对SpaceX支持26亿美元 , 且派出专业人才 , “可以说没有NASA的支持 , 就没有SpaceX的今天 。 ”
推荐阅读
- 6万家庭争“抢”900多套房,背后到底有没有故事
- 历史的背后|劣迹斑斑的他在狱中收到妻子来信,出狱后疯狂残杀20人,冷血恶魔
- 美国暴动背后的猜测
- SpaceX发射成功提振马斯克声誉,特斯拉大涨逾7%
- 钱江晚报|“我的母亲像个小孩子”,杭州初一女生给妈妈的信刷屏!网友:这孩子是前世知己
- 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波动,背后意味什么?
- 安史之乱背后的唐朝经济
- 埃尔南德斯|一群蒙面人焚烧美国大使馆,背后或有大人物指使,警察都袖手旁观
- 听陕西|一男子从桥上跳下,背后的原因竟然是······
- SpaceX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