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没有SpaceX,会有SpaceY吗?复盘美国的商业航天路( 二 )


当然 , 美国的商业航天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 2014年10月 , 轨道科学公司的"安塔瑞斯"号火箭在发射飞船时爆炸;2015年6月 , 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发射"龙"飞船时也发生爆炸 。
这些事故没有阻挡美国商业航天前进的步伐 。 早前 , NASA在其2019财年预算报告中宣布 , 美国将推行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 , 并将于2025年终止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支持 。
NASA改革
为了推进商业化 , NASA自身也作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
在其传统的合作模式基础上 , NASA新设了公私合营模式:在项目管理上 , NASA仅负责提出明确需求 , 而不负责具体技术方案的选择与项目管理;在合作方式上 , 由企业负责技术方案的选择并自主进行技术开发 , NASA不进行干涉 , 只在竞标时对技术方案进行评估 , 以选择合作公司;在费用安排上 , 由企业自主设定若干阶段性目标 , 企业每完成一个目标 , NASA支付一笔费用 , 若企业无法完成阶段性目标 , NASA则不会支付费用 , 同时退出该项目 , 不再支持后续研究 。
正是得益于这种模式 , SpaceX等一批航天私企得以迅速成长 。
2008年 , 马斯克的个人资产山穷水尽 , SpaceX和特斯拉都面临着关门大吉的可能 。 就在此时 , SpaceX赢得了NASA向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补给服务的大订单 , 合约金额高达16亿美元 , 依靠这笔交易 , 马斯克才成功渡过了财务危机 。
一直到今天 , 即使有部分商业合同和市场融资支持 , SpaceX的主要盈利来源仍是NASA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等项目 。 翻看历史 , 波音公司的资本原始积累亦是来自美国军方的大量采购 。
除了资金 , NASA自身的技术专利也逐渐向民营公司开放 。 依然以SpaceX为例 , 虽然SpaceX有自己的研发部门 , 也有一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设计师 , 但其主要的技术专利来自于NASA及其下属的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约翰逊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和喷气推进实验室 。
为了一些项目的需要 , NASA也常常会为SpaceX提供研发设备和试验场地 , 用自己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帮助SpaceX更好的研发 , 并节约成本 。
可以说"猎鹰"火箭和"龙"飞船的技术是美国几十年航天领域技术的集成和结晶 , 其中有"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部分技术和美国NASA的很多其他机密技术 , NASA通过专利转让等手段 , 使得这些技术能够应用到SpaceX的太空发射之中 。
对NASA来说 , 降低了卫星发射和空间运输的成本;对SpaceX来说 , 简直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对整个美国航天产业来说 , 既避免了垄断导致的死气沉沉 , 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
NASA委员会主席迈克·戈尔德曾表态 , 委员会将"聚焦并解决政策障碍" , 以实现NASA的各类商业化目标 。 其中包括国际空间站的商业活动 , 比如允许NASA宇航员在那里进行商业工作 , 或者将私营部门的模块添加到国际空间站内等相关问题 。
同时 , NASA可以"省"出更多资金和人力 , 用于"猎户座"宇宙飞船和地月往返、火星登陆等太空发射系统的研发之中 。 放弃了近地轨道飞行任务 , NASA把自己的目标定向了星辰大海 。
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 , 太空经济与太空探索将成为下一波太空发展与竞争的关键 。 而美国似乎仍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先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