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如果你在杭州钱塘新区奋斗过 , 尤其是在新区众多工厂里上过班 , 应该都知道下沙十四号大街上的一排排“小黄亭” 。
十四号大街是新区工厂密集的区域之一 , 在这一带工厂里上班的年轻人也很多 。 如果说宿舍区里藏着的是成千上万年轻人的梦想 , 那么小黄亭解决的是通往梦想路上最现实的吃饭问题 。
这些亭子一共有60多个 , 最长的已经开了10来年 , 摊主基本以夫妻档为主 。
亭子的大名叫“白杨商亭” , 因为有着橘黄色的外表 , 光顾的年轻人们给了它们更加亲切的名字“小黄亭” 。
每天下午三四点 , 小黄亭陆续打开卷闸 , 摊主们开始擦试橱窗、整理食材、摆放整齐 , 为晚上即将到来的生意做准备 。
天气渐暗 , 女人们热锅煮面条 , 煮饺子 , 煮大杂烩……然后招呼正在外面闲聊的男人赶紧把早晚饭吃了 。
这些夫妻档 , 卖着4块钱一个的肉夹馍 , 9块钱一份的炒面 , 3块钱一碗的馄饨……他们做着附近工厂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夜生意 。 黑夜里年轻人的努力、爱情、困惑 , 他们见到很多 。 相对于市中心的夜市一条街 , 这里更加野生 , 也更加具有原始的生存力 。
一座城市烟火气的形成 , 夜市、夜摊和夜宵店是有贡献的 。 疫情期间 , 它们一度销声匿迹 。 现在 , 在继续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 , 城市在苏醒 , 夜市、夜摊和夜宵店都在回归 。
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文章图片

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文章图片

晚8点第一波客流高峰 ,
是赶着上夜班的年轻人
晚上8点 , 第一波客流高峰出现 。
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文章图片

远处有两辆大巴车驶来 , 还没来得及看清车身上的广告 , 每家每户的小亭子门口突然多出了很多穿工作服的年轻人 。
“给我一份麻辣烫 , 要加辣 。 ”
“一份炒米线 , 再加一瓶饮料 。 ”
“两串烤肉、两串豆腐干 , 两串花菜 , 一串香肠 , 帮我快点打包 。 ”
紧接着 , 他们拿起手机 , 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付钱 , 厨窗里面的夫妻档们忙开了 , 他们加快手脚 , 赶紧出货 。
这个时候彼此的时间都是争分夺秒的 。
摊主们怕动作慢了错失一笔生意 , 年轻人们则怕动作慢了 , 赶不上厂车 。
“他们是要赶着上班去的 , 坐着厂车从住的地方到这儿 , 晚上8点半开始工作 , 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 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是不行的 。 ”
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文章图片

一家卖烤串的摊主告诉采访人员 , 这波生意的持续时间很短 , 最多半小时 。
年轻人中有打包带走的 , 也有就在附近吃起来的 。 因为没有坐的地方 , 他们蹲在地上端着碗吃 , 背靠着树杆吃 , 或者坐在电动车上吃 。
采访人员问他们:“光顾这儿的频率是多久?”
“差不多一周五六次 , 只要上班 , 肯定就来 。 ”在一家工厂流水线上上班的小张说 , “我一个单身汉懒得烧饭 , 再说这里的东西便宜又方便 , 我就换着花样吃 , 一天的饭几乎都在小黄亭解决 。 ”
晚上8点半 , 厂车启动 , 刚才还在路边风卷残云的年轻人们也都不见了 。
靠卖凉皮攒了一套房!杭州这些夜市小摊又热闹了,老板们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