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鸟的大嘴尽人皆知,可它的烦恼也源于此

这只鸟的大嘴尽人皆知,可它的烦恼也源于此
文章图片
一只露出喉囊的鹈鹕 | wikipedia

“夭寿啦!异形要从嘴里钻出来啦!”

看到这张近日在网络上热传的照片 , 是否让你感觉一股深深的恶心不适正在心中荡漾?滑腻的“内脏”眼看就要从嘴里蹦出 , 这只鹈鹕恐怕也要小命不长!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 , 都请不必惊慌 。

人作为动物的一种 , 镌刻在基因中的动物本能还时常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原始的反应——当看到明显的血液、内脏和骨骼场景时 , 会本能地将这些元素和狩猎动物的猎杀产生联系 。 即便你隔着屏幕 , 内分泌也会被快速调动起来 , 除了让你感到心跳加速和恶心不适之外 , 骤然加速的新陈代谢更重要的作用是驱赶你迅速逃离这个有可能存在危险的“捕猎现场” 。 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 。

而图中的鹈鹕 , 嗨 , 人家正清嗓子呢……


我嘴大?谢谢 , 那是我的喉囊

在今天现存的近万种鸟类里 , 由8个物种组成的鹈鹕属并不出众 , 可凭借那张大嘴 , 鹈鹕们足以成为辨识度最高的鸟类明星 。

但鹈鹕真的是“大嘴巴”吗?

严格意义上 , 鸟类的嘴特指它的上下颌骨骼以及其外覆盖的角质层包被 。 从这个定义出发 , 鹈鹕的上下颌并没有特别突兀——尽管它非常细长 , 但在鹤、鹮和鹳身上 , 细长的上下颌骨也很常见 。 真正塑造了鹈鹕大嘴的是附着在下颌上的一个“大口袋” , 这层充满血丝的皮肤从下颌尖端舒展延伸 , 甚至直达鹈鹕细长颈部的极下端 , 这就是它们的喉囊 。

这只鸟的大嘴尽人皆知,可它的烦恼也源于此
文章图片
褐鹈鹕和它的喉囊 , 可以看到 , 喉囊从下颌的尖端连接到颈的基部 ,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 | alamy.com

这只鸟的大嘴尽人皆知,可它的烦恼也源于此
文章图片
粉红背鹈鹕(Pelecanus rufescens)的喉囊 , 血管清晰可见 | birdsoftheworld.org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 , 形态多样的鸟喙反映了它们对独特栖息环境的适应 , 许多鸟喙演变得极为典型 , 譬如 , 以坚果为食的鸟类普遍拥有粗短坚硬的喙 , 以草种为食的鸟类喙则相对细小灵巧 , 在浅水滩涂觅食的鸟类常常拥有细长的喙 , 而猛禽的喙则大多拥有便于撕裂猎物的凌厉造型 。 但演化并没有一个“终极目标” , 即便是食性和栖息环境相似的鸟类 , 也常常因为演化路径的不同而产生形态差别极大的鸟喙 , 鹈鹕就是这样的例子 。

作为一种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鸟类 , 鹈鹕的生态位和鲣鸟、鸥类类似 , 但当鲣鸟像箭一样从空中俯冲直扑鱼群时 , 鹈鹕却选择了另一种更简单粗暴的捕猎方式——大多数鹈鹕并不俯冲入水 , 它们只是静静地游荡在水面 , 待到鱼群游近 , 就猛地将大嘴兜进水中;体型最小的褐鹈鹕确实有空中俯冲捕食的习性 , 但它们入水后的捕食策略也和同类们相似 , 更多的是依靠大嘴猛兜 。 随后 , 依靠可收缩的喉囊和强劲的舌部肌肉共同挤压 , 鹈鹕从嘴中挤出水分 , 鱼虾则留在喉囊中 。 这种捕食策略和须鲸非常相似 。

这只鸟的大嘴尽人皆知,可它的烦恼也源于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