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趣味历史|明代如何建设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朝廷开养老院、并每月发放物资( 二 )
对于这样的人 , 朝廷的态度相当坚决:严惩不贷!
不光进入名单的人会被除名 , 审核人员也会连坐撤职处理 。
以至于后来 , 审核人员还将入住者年龄在70岁以上的人划分为不同小组 , 然后由小组成员和审核人员共同监督 , 不符合条件的人 , 立马取消入住资格 。
本文插图
如果没有入选进养老院 , 也无需担心 , 明代朝廷会免除老人及其一名子女的徭役 , 并且还会按照年龄段的不同 , 每月提供保障老人生活所需的物资 。
通常情况下 , 朝廷给的待遇是年满八十的人 , 每月发放“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 , 除此之外 , 每年还有额外的“礼物” , 以天顺八年为例 , 天子就规定提高给老人的年待遇:詔凡民年七十以上者、免一丁差役 , 有司每岁给酒十瓶、肉十斤 。 八十以上者、加与绵二斤、布二疋 。 九十以上者、给与冠带 。 每岁设宴待一次 。 百岁以上、给与棺具 。
明代一斗约为现在18斤左右 , 每月90斤米、5斤肉、54斤酒 , 这样的规格足以满足一名八十岁老人生活所需了 。
但正是因为明代养老待遇很好 , 这也滋生出了贪污养老福利的现象 , 例如有的地方官虚报名额 , 用逝者的身份领取福利 。 还有的官吏修改家人年龄 , 领取福利 。
成化十六年 , 便揭露了这样一起贪污养老福利的犯罪事件 , 当年户部上了一份奏折 , 上面提到:顺天府宛平、大兴二县收养孤老七千四百九十余人 , 岁赡粮二万六千九百余石 , 布如人数 。 近有司不能稽察或任意侵欺 , 奸弊百出 , 使孤贫不蒙实惠及滥收冒支者亦多 。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二百六》)
【脑洞趣味历史|明代如何建设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朝廷开养老院、并每月发放物资】顺天府掌京畿之刑名钱谷 , 天子脚下 , 京城附近竟出现如此严重的贪污事件 , 这也提醒了明朝政府高“养老福利”固然出发点很好 , 但具体落实的时候百姓却不一定能够享受到 。
震怒之下的天子 , 责令顺天府、督察院必须严查相关人员 , 并且严惩不贷 。 事后 , 事发之地的十名县官全部连坐论罪 , 三十名府衙人员停俸处理 。
本文插图
正是在这种对于贪污养老福利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之下 , 明朝的养老制度才得以推行开来 。 三、明代建设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 , 朱元璋推崇孝道 , 建立“老有所依”的福利社会 , 一方面是想弥补无法回报父母的遗憾 , 另一方面便是想建立一个和谐安定、长治久安的大明王朝 。
1、明代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文化理念 , 有利于弘扬“孝顺”老人的良好风气 , 形成以养老敬爱为荣的社会风俗;
洪武三年 , 朱元璋在推行“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时 , 曾经说过:“人情莫不爱其亲 , 必使之得尽其孝 , 一人孝而众人皆趋于孝 , 此风化之本也 。 ”
朱元璋认为 , 孝顺老人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 这样的人他首先知道感恩 , 其次他能勇于承担起身上的职责 。 这样的人 , 不论是为官 , 还是当普通百姓 , 他都能展现出对社会有益的一面 。
在古时候 , 老人往往是宗族里德高望重的存在 , 他们辛勤半生 , 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 这样的人无疑于国于家都是有功的 。
明代政府为这些老人提供物质、精神上的优待 , 一方面是对他们所作出贡献的肯定 , 另一方面便是为年轻人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榜样 。
本文插图
2、明代推行的“老有所依”的政治主张 , 强调老人在到达一定年龄后 , 便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的物资补助 , 这一政策能够减轻百姓的养老压力 ,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性;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