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徐元君III|撇开罗贯中的私心,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曹操格局远超诸葛亮( 二 )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左图右史徐元君III|撇开罗贯中的私心,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曹操格局远超诸葛亮】
左图右史徐元君III|撇开罗贯中的私心,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曹操格局远超诸葛亮
本文插图

《短歌行》里的情感内含:
1.热爱生活 , 奋斗人生 , 叹惜时光无情流逝
2.求贤如渴、唯才是举 , 对天下人才的渴求
3.心胸开阔、心忧天下 , 渴望河山重归一统
不仅《短歌行》 , 曹操的《蒿里行》里:“白骨露於野 ,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 念之断人肠” 。 也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的痛心疾首和忧国忧民的天下情怀 。 《龟虽寿》体现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终生奋斗信条 。 《观沧海》表达了曹操宏伟的抱负、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一览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 。

左图右史徐元君III|撇开罗贯中的私心,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曹操格局远超诸葛亮
本文插图

曹操和诸葛亮同是三国时期关键角色 , 但是有三个立场的明显对立:
1.对待汉朝的态度不一样
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光复汉室 , 曹操先是扫除奸佞复兴汉室 , 后来看到汉朝气数已尽 , 选择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献帝的名气扩充自己的地盘) , 但是依然不敢称帝 , 最后汉朝灭亡已成定局时 , 选择让自己的儿子曹丕开始新王朝 。
2.统一中国的方式不一样
诸葛亮想由蜀汉由南向北统一中国(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 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 可惜北伐前关羽丢了荆州 , 而效仿汉高祖从汉中还定三秦的目标又很难实现 , 由此诸葛亮的统一计划并不靠谱 。 曹操统一北方 , 征伐乌桓、鲜卑后 , 大举南下 , 尽管遇到赤壁之败 , 但是统一起来更加容易 。

左图右史徐元君III|撇开罗贯中的私心,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曹操格局远超诸葛亮
本文插图

日本教科书里的三国地图
3.个人价值的取向不一样
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读书人 , 在汉朝讲究名声和门第的时代 , 诸葛亮选择忠诚 , 甚至可以说是愚忠 , 对待人才也是讲究虚名 , 人才培养欠缺 , 蜀国后继无人 。 而曹操在乱世挣扎了几十年 , 深知汉末三国时期的社会情况 , 显得更加务实 , 选择自强并冒着篡汉自立的汉贼罪名来统一中国 。 对待人才不拘虚名 , 唯才是举 , 魏国人才济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