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解石榴裙

情解石榴裙仲夏季节 , 灿烂红似火的石榴花破蕾怒放 , 艳丽如锦;繁花似火 , 凝红欲滴 。 我国古代女子都喜欢榴花戴在云鬓上 , 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红艳惹眼 , 妩媚多情 。 唐诗人杜牧说:“似火山榴映小山 , 繁中能薄艳中闲 。 一朵佳人玉钗上 , 只疑烧却翠云鬟 。 ”云鬓上斜插石榴花 , 恰如石榴迎火而出的刚烈 。 一朵含苞欲放的石榴花一如炽热的思念 , 那样流光溢彩 。 青春的容颜在五月南风的吹拂下 , 旋转成一片恣意的娇媚 , 中国古代女子就这样把爱情演绎得荡气回肠 。 只是现代社会女人似乎都很匆忙 , 并不懂得如何打扮自己来赢得宠爱 , 因为她们往往忽略了路边的石榴花开的美丽 。 自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诗句之始 , 榴裙当风、衣袂飞扬、飘逸妙曼、莲步轻移 , 石榴裙裾带动如水柔情 , 留下一路火红 。 这倾动着文明的仪态和美丽 , 辉耀着文化的雍容与妩媚 , 也成了古代女人妖娆娇俏的一道风景 。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中有这样的诗句:“飘然转旋回雪轻 , 嫣娥纵送惊游龙;小垂手后柳无力 , 斜曳裙时云欲生 。 烟娥敛略不胜态 , 风袖低昂如有情 。 ”石榴裙在飞动时光的变幻中飘荡着永远飞升的曼妙旋律 。 古时妇女裙子的颜色 , 以红裙和条纹裙居多 。 红裙系用石榴花提炼出来的染料染成 , 其色亦似石榴花 , 形亦似石榴花 , 所以也叫石榴裙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钿头银篦击节碎 , 血色罗裙翻酒污”的诗句 。 石榴裙 , 那种跳动的鲜红 , 如曳地飘逸的火焰 , 如女性的魅力在天地间飞扬 , 男人怎么不为之倾倒?于是歌颂石榴裙的诗便从唐朝就开始唱响了 。 唐诗人常建有“石榴裙据峡蝶飞 , 见人不语梁峨眉 。 ”唐人张光弼有诗云:“西楼柳风吹晚凉 , 石榴裙映黄金觞;纤歌不断白日速 , 微雨欲度行云凉 。 ”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 , 每当榴花竞放之际 , 风流天子唐明皇即为其设酒宴于火红的石榴花丛之中 。 杨贵妃饮酒后 , 双腮绯红 。 因石榴可以醒酒 , 唐明皇剥石榴喂她 , 这些情状为大臣们所不满 , 因此对贵妃侧目 , 拒不施礼 。 贵妃向皇上撒娇:“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 , 不使礼、不恭敬 。 ”唐明皇感到宠妃受了委屈 , 立即要求所有文官武将 , 见了贵妃一律使礼 , 拒不跪拜者 , 以欺君之罪严惩 。 众臣无奈 , 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 , 无不纷纷下跪施礼 。 大臣们私下都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言解嘲 。 当年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晨钟暮鼓、孤衾泪烛中写下了:“看朱成碧思纷纷 , 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 , 开箱验取石榴裙 。 ”终于感动了唐高宗李治 , 成就了女皇的美梦 。 “红粉青蛾映楚云 , 桃花马上石榴裙 。 ”面对美丽的女性 , 西方绅士手捧玫瑰单膝着地献给心仪的女郎 , 中国男人却“拜倒在石榴裙下” 。 虽然对男人有点不尊 , 但宁愿“牡丹花下死 , 做鬼也风流”的人确也不少 。 石榴原产伊朗 , 引入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 相传汉朝张骞从安西国(今伊朗西部)带回 , 故名 。 据晋人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 , 得徐林安石榴以归 , 故名安石榴 。 ”唐诗人元稹《感石榴二十韵》诗:“何年安石国 , 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 , 因依汉使槎 。 ”反映了这一史实 。 唐诗人李商隐《茂陵》诗云:“汉家天马出蒲梢 , 苜蓿榴花遍近郊 。 只待绿荫芳树合 , 蕊珠如火一时开 。 ”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 也道出了石榴的来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