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珍档丨她,藏着一座城的4000年( 四 )


作为我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寺庙遗址之一 , 石佛寺宋朝基址由前殿、后堂、配殿、石窟建筑、佛塔等组成 , 清晰记载了当时寺庙的建筑布局 。
这样一座宝刹 , 为何崛起于偏居西南一隅的江津?
彼时的江津 , 区位虽“偏” , 地位却一点也不“辟” 。
因北方长城沿线领土尽失 , 宋朝始终重视对南方地区的经略 。 因此 , 宋代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 文化缤纷繁荣 。
得益于大时代的契机 , 作为川东门户的江津 , 在航运交通、农业、酿酒等方面也逐渐成为两宋巴蜀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一环 。
上游新闻|重庆珍档丨她,藏着一座城的4000年
本文插图

水月观音与飞天
随着物质生活丰富 , 彼时的江津人也开始追求精神寄托 , 于是兴建庙宇 , 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
石佛寺由此应运而生 。
如果说石佛寺寄托了宋代江津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 那么江津博物馆馆藏的武士石刻 , 便记录了灿灿两宋最后的慷慨悲歌 。
让我们回到江津博物馆 。
2015年 , 一座双室古墓惊现江津区白沙镇 。
考古工作者立即奔赴现场 , 发现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双室石墓 , 距今已经700余年 。
这座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 , 其间雕刻有大量武士、仙人、童子、瑞兽、花草及建筑图案 。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 是那些披甲武士的石刻 。
如今 , 在江津区博物馆“大江要津”展厅内 , 也陈列有十件这一时期的武士像石刻 。
在展厅柔和的灯光下 , 安静地注视着这些七百多年前的甲士 , 任由目光掠过他们身上披挂的厚重的步人甲 , 以及他们手中紧握的阔剑、弓弩和战斧 , 你恍惚间会产生一种时空对话的错觉 。
上游新闻|重庆珍档丨她,藏着一座城的4000年
本文插图

武士像石刻
在甲士们或坚定或平静的目光中 , 时间隧道轰然开启 , 昔日历史教科书上枯燥无味的记载 , 就如电影般拂过眼前 。
话说两宋时期 , 经济富庶、文化繁荣、民生康乐 , 但军事上却始终疲软——如此“民富”而“国不强”的囧态 , 可谓是古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葩案例 。
然而 , 在南宋国祚将尽之际 , 在川渝连绵的群山间 , 疲软了二百多年的宋朝国防 , 却回光返照般迸发出炽热的光彩 。
南宋末年 , 蒙古崛起 。 大汗弯弓所向 , 被称作“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纵横欧亚 , 缔造了一个旷古未有的庞大帝国 。
在亚欧大陆东方 , 蒙古铁骑相继攻灭西辽、西夏、金等政权 , 随即如泰山压顶一般 , 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
大厦将倾之际 , 南宋名将余玠等主战派将领依托川渝地区连绵的群山 , 建立了一系列山地要塞 , 形成了抵抗蒙古铁骑的山城防御体系 , 并成功坚守近四十年 。
上游新闻|重庆珍档丨她,藏着一座城的4000年
本文插图

宋持剑(左)、宋持斧女性武士像石刻
正是依托这个防御体系 , 南宋军队才得以在钓鱼城成功击毙蒙古大汗蒙哥 。
作为川东门户和航运重镇 , 江津也成为战争前沿 。
旷日持久的战事 , 让彼时的江津人对裹甲执锐习以为常 , 甚至不少女性也披挂上沉重的铁甲 , 站到了保家卫国的第一线 。
君不见 , 在全国已发现的宋代石刻中 , 女性甲士像可谓凤毛麟角 。 而江津区博物馆馆藏的武士石刻中 , 就有两件女性甲士象 。
由此可见 , 川渝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 想必是自古已然 。
肆·要津蝶变
——从富贵华丽的兽耳尊、蓝釉贴花六方山水瓷瓶 , 到晶莹剔透的水晶仙鹤 , 再到散布江津的古道遗址和古老城垣……从明清直到民国 , “大江要津”的光芒点亮了长江沿线 。 而江津 , 也在光芒中迎来了一场新生的蝶变 。


推荐阅读